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国际研讨会在济宁举行
共商世界教育事业发展大计
2018年09月28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以文会友   致敬先师
身边·视觉
2018年9月28日 星期五 编辑:李蕊 组版:曾彦红 校对:周伟佳
B03
  催人奋进的《击鼓其镗》。
  配乐朗诵《仁者的叮咛》。
  多声部合唱《天生仲尼》。
  文/图 本报记者 曾现金 朱熔均 张清直 见习记者 褚思雨

  27日晚,颁发完孔子教育奖和孔子友谊奖后,一场传统与现代完美融合的文化惠民活动优秀节目展演拉开序幕。
  “仲尼,仲尼在哪里……”展演在多声部合唱《天生仲尼》中拉开帷幕。随后唐派吟唱《春日幽兰》、现代舞《问道》、情景歌舞《少年中国说》等融合多种艺术的精彩节目陆续登场。
  当《击鼓其镗》的音乐轻轻响起,大礼堂内缓缓暗下的灯光不断闪烁变换着,舞台屏幕在高科技的投射下,幻化成点点金光慢慢洒落,至圣先师孔子的塑像耸立在舞台屏幕中间。舞台上,三五成群的鼓手们在鼓师的引领下,忘情地敲打着围鼓。鼓师敲锣,鼓手擂鼓,一锣领头,多鼓紧敲……高亢的战鼓搭配激昂的锁呐演奏,声声锣鼓催人奋进,无疑是整场演出中最振奋人心的节目之一。
  白色的汉服、悠扬的古筝、婉转低吟的唐派吟唱……曲阜老乡、著名学者郦波以一首《春日幽兰》以文会友,致敬先师孔子。郦波表示,真正的教育应该是走进心灵的,能拨动人心弦的。作为教师,应时刻谨记,唯有如此才不辜负夫子的思想。
  除了质量上乘的表演节目,灯光与舞台的默契搭配也是演出的一大亮点。现场舞台以中国传统的水墨色、白色、红色等多种色彩为基色,加入现代化的特效及激光模式,将传承千年的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的元素相结合,不仅让国际友人看到传承文化的厚重,也体现了新时代的包容融合、与时俱进。

  舞蹈《采薇》。
  情景歌舞《少年中国说》。
  本报济宁9月27日讯(记者 姬生辉) 27日,在至圣先师孔子诞辰2569周年来临之际,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国际研讨会隆重召开。大会围绕“教育2030背景下的扫盲与技能开发”主题,共商世界全民教育事业发展大计。
  开幕式上,济宁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于永生说,作为儒家文化的发源地,济宁市委、市政府立足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将教育纳入十大民生保障体系,与省教育厅签订了推进教育民生工程战略合作协议。制定实施了一系列支持教育事业发展的政策措施,教育保障机制健全完善,普及普惠程度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持续提高,实现了基础教育高水平均衡发展、公平发展。
  山东省教育厅副厅长白皓在致辞中提到,近年来,全省教育系统牢牢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突出提升质量和促进公平两大重点,攻坚克难、开拓进取,基础教育综合改革深入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成效显著,高等教育综合改革全面实施,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取得重大突破,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提高,教育普及普惠程度大幅提升。
  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副秘书长崔莹女士指出,早在2015年9月,联合国通过了指导未来全球发展的《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提出了17项可持续发展目标。教育作为所有目标的核心内容和实现其他目标的关键手段,在议程中得到了充分体现。扫盲正是《2030年教育议程》关注的重点领域,可持续发展目标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实现人权、性别平等和可持续社会的基础,对消除极端贫穷和增进人类福祉的至关重要。议程也十分关注技能的发展,提出大幅增加掌握就业、体面工作和创业所需相关技能,包括技术性和职业性技能的青年和成年人数,强调技能发展的重要性。“我十分希望本次研讨会能为各国提供重要的平台,并能分享和交流各自的经验和实践,而且也能为区域扫盲运动起到催化剂的作用。”崔莹女士说。
  开幕式后,举行了全体大会主旨演讲,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驻华代表处教育官员Robert Parua先生等作了主旨演讲;2018年孔子扫盲奖获得者进行了经验分享。当日下午,在两个分会场还进行了与会者分享,来自国内外的专家学者和教育机构负责人代表进行了充分的交流。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