勘探开发研究院强化理论技术创新,形成低成本开发技术
“智囊团”为效益开发贡献妙计
2018年10月17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历经半个多世纪,胜利油田开发进入特高含水阶段后,剩余油呈现普遍分布、局部富集的特点,油田综合含水高达93%以上,如何经济有效地把地下原油开采出来,成为开发工作者迫在眉睫的任务。作为油气勘探开发的“智囊团”,勘探开发研究院科研人员通过连续强化攻关研究,创新形成了低成本开发技术,有力的支撑油田效益开发。
  本报记者 邵芳 
通讯员 贾玉涛 代俭科


十几吨水换一吨油
  当前,我国80%的原油产量来自注水开发,水驱涉及地质储量约100多亿吨。采收率若提高1个百分点,可采储量就增加近1亿吨。可见,油田实现效益开发、基业长青,“注水”是关键。
  在胜利油田,水驱一直是主导开发方式,即便是进入特高含水期,依靠水驱开发采出的原油仍达到1600多万吨,占到油田年产油量约70%以上。
  “约19吨水才能置换出1吨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整装油田开发研究室主任黄迎松粗略的估算。据了解,胜利油田水驱油藏主要分布在胜坨、孤东、孤岛、埕东等4个整装油田,以及东辛、现河、临盘等断块油田,水驱开发动用地质储量27.9亿吨,是油田开发的主体。
  “整装油藏的综合含水已经达到95%以上,这就意味着采出100方液量,只有5方是油。断块油藏虽然综合含水比整装油藏低,但是也达到93%,约注入14吨水才能采出1吨油。”黄迎松这样描述特高含水后期水驱开发的现状。
  成本高、耗水高是特高含水期水驱开发的难题。注入水以及生产出的液量处理都需要大量资金投入。以胜坨油田为例,含水在95%的时候,吨油成本为836元;如果含水上升到98%,吨油成本将会超过2000元。
  面对效益稳产的艰巨任务、经营创效的严峻形势,只有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水驱开发才能实现效益发展,才能为油田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水到哪里去了
  胜利油田油藏以陆相沉积储层为主,储层非均质性严重,加之长期注水开发,水流冲刷造成微粒运移、出砂等,久而久之就会在地下形成高耗水条带,使注入水大部分顺着通道流走了,水驱效率越来越低。这也是注入与采出的比例为何不均衡的主要原因。
  以孤东七区西块为例,极端耗水区仅占储层的15%,耗水量却占到了87.8%;而对于油藏的其他区域,耗水量仅占到12.2%。这就导致油藏整体水驱效果变差。
  “随着注水开发的不断深入,油水关系变得更为复杂,剩余油分布更加零散,特别是特高含水期,油藏的非均质和注采的不均衡,使局部区域变为极端耗水层带。”黄迎松说,“注入的水大都沿着这个层带流走了,其他潜力区域注入水很难波及到。”  近年来,科研人员通过理论研究与矿场实践表明,特高含水开发后期识别、描述、调控高耗水层带是注水效益开发的关键。
  事实上,特高含水期水油比急剧上升,局部发育的高耗水层带影响了特高含水期油藏的整体开发效果,15%的区域消耗了近90%的注入水,导致油藏注水低效、耗水剧增,成本大幅攀升,动力费占运行成本70%—80%。 
指挥“水军”创效
  “十二五”以来,科研人员便已经对国家重大科技专项“胜利油田特高含水期提高采收率技术”开展攻关,着力解决制约注水开发的突出问题,进一步提高水驱开发效率。
  在精细地质研究的基础上,科研人员攻关形成水驱提高采收率技术系列。针对整装油田,科研人员深化了特高含水后期水驱油机理认识,形成了流场调整技术,改变液流方向,把储层原来不通的“路”通开,“指挥”水能到原来波及不到的地方。
  考虑到开发效益以及油田“老龄化”的问题,科研人员不动“大手术”,充分利用老井进行调整,形成低成本开发技术。
  埕东油田东区曾是胜利油区高速高效开发的典范,后来由于油藏水油比高、极端耗水层规模发育,面临无效益生产,处于近废弃状态的困境。通过卡封极端耗水层,实施变流线调整,单元产油量从每天3.1吨增加到11.2吨,综合含水下降0.5个百分点,实现了效益开发。
  目前,该技术已在整装油藏11个单元推广应用,覆盖地质储量7801万吨,增加可采储量101万吨,提高采收率1.3个百分点。
  “针对断块油藏,采用分类治之的对策。”勘探开发研究院断块油田开发研究室副主任刘维霞说,所谓分类治之,首先是对于含油面积大于0.5平方千米的断块油藏,其具备不规则的注采井网,采用类似流场调整的分区调控技术,实现复杂断块均衡开发。目前,分区调控技术已在油田20个单元推广实施,覆盖地质储量6900万吨,增加可采储量125万吨。
  另外,则是对于单块含油面积小于0.5平方千米的极复杂断块,因其没有完整的注采井网,创新形成了注采耦合开发技术。
  对于注采耦合开发技术,刘维霞解释,简单地理解为“注时不采,采时不注”通过交替注采,配套分层注采工艺技术,来合理补充地层能量,大幅度提高水驱波及范围,实现小断块经济有效开发。
  以东辛油田辛11斜190断块为例,实施注采耦合开发后,初期单井日产油从3.2吨上升到6.5吨,综合含水从96.8%下降到89.4%,取得显著成效。目前,注采耦合技术在油田已推广实施31个单元,覆盖地质储量2450万吨,增加可采储量40万吨。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