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序跋里的深刻意蕴
2018年10月31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序与跋,一个写在作品之前,一个成文于作品之后,长则几千字,短则几十至数百字。与宏大的文章主体相比,序与跋看似是点缀和插曲,其实深究其文字,对于了解作品的旨趣,领会创作者的写作意图,进而把握全书的内在意蕴,往往起着事半功倍的效果。从这个意义上说,好的序与跋,就像一张张精美的名片,常常能在开宗明义中,传递出言简意赅的推介功能。
  《群山的声音:阿来序跋精选集》,不啻为序与跋中的上乘之作。全书集结了茅盾文学奖、鲁迅文学奖“双冠王”阿来的自序/跋、他序、书评、读书笔记等文章共计60余篇,从不同的维度体现了他对文学、藏地历史和文化的理解。读者既可以分享他在写作《尘埃落定》《大地的阶梯》《空山》等著名作品时的创作缘起,又能从他提纲挈领的简析中,体察到他对文学与现实的深沉思辨。
  书中,阿来介绍了自己由写诗到写小说,逐步迈入文学殿堂的经历,深情回顾了与老作家周克芹、同为少数民族作家迟子建的文学交往,分析解读了藏文化瑰宝《格萨尔》的精神价值,探讨了马尔克斯与《百年孤独》的深刻主题,此外,还汇集了他对《藏地密码》等一系列作品的文学评论。可以说,阿来一方面借助自己的著述,表达出对当代文学的虔诚和敬畏,另一方面,又通过阅读他人作品,在认真的审视和评判中,彰显出以宽厚善良的文学初心去挖掘和培养文学新军的美好祈愿。
  阿来充分利用序与跋的特定功能,对自己的代表性作品逐一进行深度解读。在《尘埃落定》后记中,他说,当画上最后一个句号时,作品的标题也一并在他心里酝酿成熟,于是,意犹未尽地写下了“尘埃落定”四个余韵悠长的大字。虽然所有的故事都已结束,各色人物都有了各自的归宿,但历史曾带给人的警觉和阵痛,时代风云所留给人的悠远和怅然,总还是会如一缕缕尘埃般,轻轻地落定在一颗颗饱经沧桑的心中。这样的寓意,我们又岂能轻易将它忘记?在《大地的阶梯》序中,他说,从成都平原到青藏高原的列列山脉,远远望去就像是一层层的阶梯。正是循着这一条条圣洁的天路,阿来探幽访古,细心感受着藏地边民的风俗演变,记录着这片雪域高原上的时代变迁,也预示着藏民们的生活将如登阶梯一般,走向崭新的天地。得益于他的这种书写,使读者能在有限的篇幅中领会到其博大的创作宗旨和文学探求。
  阿来在序与跋中的语言运用,较之他的主体文章书写,更自由,思想张力和文学表达更酣畅淋漓。少了正襟危坐,少了故作高深,多了一份亲切随和,也多了一份真诚朴实,每一句话语都敲击在灵魂的深处,每一句告诫都入脑入心。带着历史的厚重,携着文化的古朴,畅游在这样的序与跋里,难道不是一场视觉和心灵上的双重愉悦?品咂它的每一个字句,仿佛踏着一个个生动的节律,进入一个别有洞天的至高境地,站在高高的群山之巅,观云卷云舒,听山谷回音,悠长的韵致令人回味无穷。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