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动课堂“点菜上课”,将知识送入田间地头
长清区农广校校长王桂军为农民致富“架桥辅路”
2018年11月02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拆违现场。 本报记者 张帅 摄
     “让更多的专业知识掌握在农民手里,才能让更多的真金白银装进老百姓的口袋。我们不仅要改善农业生产技术,还要持续转变农民的思维方式,努力为长清培养出更多新型职业农民。”长清区农业广播电视学校校长王桂军,担任校长5年来,在干事上做好统筹,在规划上做好决策,在用人上做好导向,利用各类资源将惠农政策和知识送到农民身边,为农民致富增收架桥辅路。
  本报记者 张帅
通讯员 孟祥江

  2014年初,刚到新岗位工作不满一年的王桂军,为完善办学体系,按照中央农广校要求,在区农广校力主推出了固定课堂、田间课堂、空中课堂、流动课堂的“四大课堂”教学模式,在保证学习有场所、教学有设备、下乡有工具、实习有基地的同时,学校充分利用各类教育培训资源,将惠农政策和知识送到农民身边。
  为方便农民就近参加培训,彻底解决农业技术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这一关键问题,在王桂军的积极倡导下,区农广校组建了专家学者讲师团,组织有经验的专家学者定期下乡进园,走进田间地头为农民开展实用技术培训,手把手地教授他们“谁来种地、怎样种地”的现实课题。经过四年多的不断完善,田间课堂目前全年在150期左右,随着三级办学体系的健全完善,区农广校现已挂牌成立了36所田间课堂和教学实训基地,在辖区10个街镇设置了106处科教兴农联系点。
  在王桂军看来,新型职业农民的快速成长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前提,作为全国第一批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示范区,长清在这条路上已经成功走出了两步棋,驶入了发展的快车道。
  第一步棋是培训。王桂军介绍说,一些种植大户想办合作社,但不知道如何登记和注册,如何申请扶持政策。参加农广校组织的培训后,就可以在学校的指导下申办、补办相关手续,从而享受到政策或者资金帮扶。
  第二步棋是认定。新型职业农民是长清对农民职业认定的最高“职称”,具备一定的文化水平、经营达到一定规模、收入高于普通农民收入,是成为合格“新农民”的三个基本条件。满足这些,再经过专家团筛选,才能进入最终的认定名单。2017年,长清区为辖区160名农民颁发了《新型职业农民资格证书》,占全年培训人数的15%左右。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