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汤”多,生活细节少
慢综艺让人看得想快进
2018年11月10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本报记者 师文静     

  经历去年和今年上半年的疯狂扎堆期,慢综艺还能成为今年第四季度综艺重点且博取大众眼光,说明该类型节目呈现的美丽风光、“远方感”十足的人文景观、诱人的美食以及放松愉悦的观赏体验,仍是快节奏生活下的观众的需求。从最新节目可以发现,慢题材治愈综艺开始寻求新的卖点,但仍然是同质化严重。慢综艺很多,真正细节化呈现生活之美的好作品并不多。
慢综艺在出新
但仍同质化严重

  由汪涵挑大梁的慢综艺《野生厨房》,最近比较火。这档节目的初衷是寻找野外食材、完成野外烹制,让观众暂时忘却都市的繁华与操劳,体验“野生”的趣味。但它给观众的感觉却是明星们开着房车浅显地体验了一下乡下生活,野趣很少,嘉宾的贫嘴片段很多。节目将旅行、美食、户外探索、明星真人秀、脱口秀等元素杂糅在一起,野心很大,什么卖点都想拥有,但又什么都挖掘不深,没有实现慢综艺的品质突破。
  该节目明星们的秀其实才是重点,汪涵的主持功力、李诞的喜剧性笑点、林彦俊的花瓶担当,挺有趣也有吸引力。但在乡野秀与在演播室里秀,其实也没大有区别。
  去年,通过《亲爱的·客栈》播出,刘涛与老公王珂的甜蜜“狗粮”成为一大话题,带动节目从《青春旅社》《漂亮的房子》《三个院子》等一众旅游体验式慢综艺中浮出水面,取得不错收视。在此之前,观众看过刘涛的戏,听过陈翔的歌,但他们的日常生活对观众来说充满神秘感。节目播出后,观众知道了刘涛的贤妻性格,见识了陈翔的待客技能,也见证了阚清子的爱情。
  但这种神秘感消失后,观众的热度自然降低。《亲爱的·客栈2》虽在取景上花尽心思,去了风景优美的阿尔山森林公园,但挡不住观众的审美疲劳。刘涛夫妇的甜蜜“狗粮”不再是看点,而新成员武艺、王鹤棣、马思超又没有什么爆点,自然话题、收视平平。
  慢综艺走到今天,虽仍是创作的重要题材,但不得不说已进入瓶颈期。关于吃饭、房子、旅行的慢综艺扎堆,只是从一个客栈到另一个客栈,从一处乡野到另一处乡野的转换,已让观众心生疲倦之感,这也是该类节目被唱衰的尴尬之处。
  今年无数的慢综艺节目中,几个主题细化、追求小而美的节目反而有不错的口碑,比如,锁定夫妻相处之道的《幸福三重奏》《妻子的浪漫旅行》等。当下大多数慢综艺集中于乡野生活、旅游景区,但真正的慢生活,不一定非得是乡村、人烟荒凉之地,城市慢生活同样可以关照,慢综艺的题材还有一定外延,但一味同质化,肯定会加速观众审美疲劳。
“慢”得不精致不细节
观众难有代入感

  慢综艺其实不应该是一种节目形态,而应该是一种创作理念。此类综艺以“旅行、美食、自然、故事”等亲民素材为元素,它的目的是让观众在看节目过程中获得“治愈”,获得心灵的温暖。当下,除了《向往的生活》等极少数节目,很多慢综艺都慢不下来。节目不慢,节目中的人和故事也慢不下来,而且广告太多,商业气息浓厚。与其说是治愈系综艺,还不如叫明星真人秀。
  更让人吐槽的是,节目过度强调走进乡野怎样怎样,口号和鸡汤太多。《亲爱的·客栈2》试图通过建房子、谈情说爱等内容来呈现“诗与远方”,但节目又呈现了更宏大的命题,建客栈是为了让当地脱贫致富,命题更有意义,但就怕起不了真正作用。
  主题不明晰、人物关系尴尬、没有故事发展,是不少慢综艺缺乏代入感和观众黏性的关键。国内慢综艺学的是韩综,但不少观众仍觉得韩综更好看。这是因为人家对细节的把握和对治愈的深刻理解。韩综中无论是《尹餐厅》还是《孝利家民宿》都是以悠闲的方式讲故事。故事自然展开的过程中,再加以对温暖细节的刻画,哪怕是坐在门前晒太阳、静静地看着客人吃一碗饭,还是镜头对着嘉宾安静的午睡拍上十分钟,都不会让观众觉得违和、出戏。生活本不就是这样的嘛。
  无论是明星运营“餐厅”、运营“民宿”,还是走向乡野,节目的内核和“神”应该体现一种生活方式和人生态度。借助节目营造的平凡生活中的微小具象的细节,观众才能感受到浪漫理想主义的“诗与远方”。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