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晚报网

能见度不足百米也能起飞

     2018年12月4日21点08分,山航一架编号为B-1931的波音737-800型飞机在北京首都国际机场腾空而起,历时17分钟的验证飞行,于21:29分在首都机场01号跑道平稳落地。验证了使用HUD执行RVR90米(跑道视程90米)低能见起飞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意味着山航在首都机场实施低能见度起飞验证取得圆满成功。今后,在首都机场遇到大雾天气出行的山航旅客将享受更加准点、安全的服务。

  本报记者 白新鑫     

从150米到90米
  从RVR200米起飞开始,到后来的150米再到如今的90米,HUD这个被称作“大雾神器”的设备多次刷新民航客机低能见度起飞的纪录,2017年9月8日,也是在北京首都国际机场,山航一架波音737-800型飞机首次使用HUD实现低能见度RVR150米起飞,自此之后一年多时间里,HUD一次又一次的发挥着它的神奇,随着RVR90米起飞验证试飞的完成,HUD又一次给民航带来惊喜,从150米到90米,看似短短60米的进步却是民航低能见起飞的一大步。
  作为中国民航首家引进并实施HUD运行的航空公司,山航全程参与青岛、济南、烟台、乌鲁木齐、郑州、虹桥、太原、海口、武汉、成都等国内10多个机场的HUD特II类验证试飞,以及北京、乌鲁木齐、济南、青岛、烟台、昆明、成都等机场RVR150米低能见起飞验证试飞工作。通过多年运行,山航具备了成熟的HUD运行能力,这对本次山航承接RVR90米起飞验证试飞工作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12月4日晚上7点,试飞前的准备会开始,中国民用航空局各司,民航华北、华东地区管理局,民航局空管局、华北空管局、中国民航飞行学院、首都机场、山航等单位共计100余人参加此次验证试飞工作,中国民用航空局李健副局长全程参与验证试飞工作。
  从试飞前准备会,到试飞再到试飞结束后的汇报,整个试飞流程持续了4个多小时,为配合此次HUDRVR90米验证试飞,首都机场还一并完成了IIIA类运行验证试飞,实现起飞与落地相配套,综合提升首都机场低能见运行保障能力。据悉,实现IIIA类运行后,首都机场着陆最低标准将由RVR 300米进一步降至RVR 175米,有效减少雾、霾等低能见度天气对旅客出行的影响。
  提前准备,机组多次参与HUD验证试飞
  记者了解到,HUD在飞行安全和航班准点率方面发挥着巨大的价值,山航在国内率先采用HUD,并在其波音737机型加装HUD。自7月27日领受试飞任务以来,山航新技术小组将此次试飞任务及要求内化为意识,转化为思路,实化为举措,固化为标准,用高标准、高要求梳理整个流程,确保圆满完成验证试飞任务。山航各部门召开紧急协调会,明确并细化工作职责,梳理各项工作流程,做好试飞飞行员选拔训练、试飞飞机及设备可靠性保障、试飞飞机的航班正常监控以及应急处置、计划调整等各项准备工作,确保试飞成功。
  据了解,针对本次RVR90米起飞验证试飞,山航试飞机组提前准备,针对试飞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多次演练,挑选的试飞机组也是曾多次参与HUD验证试飞、经验丰富的飞行员,飞行训练内容包括在RVR90米天气条件下的目视滑行训练、湿滑跑道(雨中)、中断起飞(V1前单发)、V1后发动机失效继续起飞、起飞后风切变、V1后HUD设备故障等科目,“每一项航空新技术的推广,都离不开规章标准的制定和运行经验的积累。”山航标准质量管理部负责人说。山航的飞行员每半年就要经过一次模拟机复训HUD。“我们对HUD充分信任,这项技术在国外早已成熟,可靠度非常高。在复杂天气条件下,使用HUD起降可以减少飞行员的操作压力,提供更大的安全裕度。” 山航标准质量管理部负责人介绍说。
  据了解,HUD的使用降低了降落标准,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航班正点率,山航作为民航局首个推广HUD的试点单位,积极配合HUD的使用及推广,取得了不小的突破,经历了长达数年的经验积累和建章立制,首创国内多项HUD运行标准并获得民航局批准。
  2020年民航HUD装机量将达50%
  试飞结束后,李健副局长介绍,起飞和着陆是保证飞行安全最重要的两个阶段。飞行员在进近着陆前从仪表到外界目视的转换,需要2-3秒,这点时间虽短,但对决断飞机着陆与复飞至关重要。平视显示仪,不需要低头,看到跑道的同时,把所有主要的仪表数据都在显示屏上,大大地减轻了飞行员操作的复杂性。可以说,HUD在飞机起飞着陆的关键阶段具备良好的安全价值。
  为进一步提高航班正常性,近年来民航局积极推进以HUD为代表的航行新技术,强化科技支撑力度。截至目前,中国民航具备HUD设备的运输飞机已达1133架,占机队总数的1/3,而这一数据在2017年9月8日进行RVR150米试飞时为585架。根据民航局发布的《平视显示器应用发展路线图》,到2020年运输飞机将达到50%的装机量。预计随着装机量的逐年增加,HUD对航班正常性的贡献将会越来越大。
  据了解,作为HUD设备制造商,罗克韦尔柯林斯公司将和中国民用航空局一起,继续开展对航空公司HUD装备方面的相关培训。此外,应局方要求,罗克韦尔柯林斯公司表示非常乐意对HUD在中国的监管规章提供更多建议,进一步提升HUD在中国民航的应用。
  随着本次试飞的圆满成功,标志着今后首都机场80%的低能见度航班离港问题得到解决,进一步提高了航班正常性,旅客出行体验得到提升。今后,山航将继续秉持初心、勇于担当、持续创新,在中国民航各级局方和全国各个机场管理当局的大力支持下,再接再厉,不断推进中国民航HUD技术应用,为旅客带来更好的乘机体验。
用标准引领行业发展
  试飞结束后,李健对此次验证试飞成功将给中国民航带来的深远意义予以高度肯定。他指出,HUD RVR90米起飞使我国在低能见度起飞方面达到了国际同类的先进水平,RVR175米的IIIA类进近着陆则标志着首都机场成为全国第二个具备IIIA类标准运行的机场,推动了中国低能见度运行水平迈上了新台阶。在全面提升中国民航低能见度运行水平过程中,要始终坚持三大工作原则,即坚持问题导向,向新技术要安全,夯实低能见运行基础;坚持需求导向,向新技术要效益,不断提升低能见运行能力;坚持人才导向,向新技术要潜能,全面推进低能见运行应用。下一步,相关单位要抓紧总结经验,及时将此次验证试飞的新技术应用于北京大兴国际机场低能见度运行保障能力建设中;航空公司要加大飞行员HUD训练,加快运行资质的申请步伐;机场要进一步完善低能见运行保障能力。
  李健最后强调,在推进新技术应用的同时,要更加注重民航规章标准的与时俱进,各单位要主动引领标准的制定,在建立容错机制的基础上,大胆实践、反复验证、不断完善、系统总结,将验证后的实践记录下来升华为标准,做到生产实践与标准制定的相互促进,不断增强自信。要通过实践制定和完善标准,用标准引领行业发展,努力使中国标准走向世界,逐步掌握标准制定的国际话语权。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