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晚报网

手机办套餐莫名背上975元贷款

     本报济南12月20日讯(记者 张贵君) 手机营业厅本是买手机缴话费的地方,但济南市民刘先生却遇到一件蹊跷事,自己在中国电信营业厅办理了一次99元套餐业务,竟被莫名其妙地背上了一笔975元的消费信贷。
  10月13日下午,市民刘先生去位于济南舜耕路的中国电信伟东新都营业厅办理手机套餐,营业员小刘强烈推荐他办理99元的套餐,如果能办两年,不但可以每月返还50元红包用于充话费,还能免费获赠一部价值一千多元的手机。刘先生想这太划算了,只是手续有点繁琐,不但要用身份证,还要下载软件完成一系列操作。
  刘先生高兴地回家了,并把获赠的手机给岳母使用。可很快刘先生就发现不对劲,自己按月缴纳了费用后,并没有等来“50元红包”,一个半个月过去,依然不见任何动静。12月2日这天,他打电话咨询电信客服,客服说需要跟当时办理业务的人员联系。于是他再次来到伟东新都营业厅,小刘对没有及时返还红包、资金去向等问题都没有做出明确解释,并以“没法跟你说了”等理由拒绝回答。第二天,刘先生到网上查了一下自己的信贷情况,果然发现在10月13日,自己办理过招联消费金融有限公司975元的个人消费贷款。这家公司确认,这笔手机分期贷款的取款方是中国电信公司。随后,刘先生多次找这家营业厅要求退办,都被拒绝了。
  刘先生说,当时营业厅事先并没有告知是消费贷款,没给发票,也没留什么证据,只是各种签字,那款手机市场价也不过700元,如果当时营业厅明白说了要办分期信贷,他无论如何也不会贪这个便宜。
  刘先生心里不服,先后拨打了市民热线12345、市场投诉热线12315和工信部投诉电话010—12300等投诉,要求退订这一套餐业务,消除自己的个人信贷记录。
  在各方压力下,12月12日,营业厅提出了三种解决方案,一是继续履行合同,刘先生要在两年内一直背信贷;二是刘先生自己花975元把手机买下来;三是退货,但刘先生需要买一个一模一样的新手机给营业厅。这三种方案,都没满足刘先生无偿退办的要求。刘先生担忧,这一消费信贷有可能伴随他终生,对个人征信产生不确定影响。
  12月19日,记者电话联系到这家营业厅,核实刘先生所说的这些情况。一位工作人员说,这是中国电信的橙分期业务,已开展了好长时间,这些业务都是用户自愿办理的,可以来营业厅了解更详细的情况。而该营业厅另外一位工作人员随后严厉地说,我们不接受任何媒体采访,如果来就报警。
  12月19日到20日,记者多次致电中国电信客服热线10000了解询问此事,其中一位客服人员解释,“橙分期”是翼支付的一款产品,具体可以打95106了解。20日下午,济南电信工号为6144的客服人员回复本报记者,机主有问题可以直接跟营业厅联系。
  20日,记者发现,在伟东新都营业厅电子屏上还有“凭信用免费领手机”内容,而在市区多家营业厅和华联超市等处的电信营业柜台,都发现了“凭身份证领手机”的广告。
  据业内人士介绍,这些都是办的“橙分期”业务,但与以往营业厅办合约机有本质的区别,这被认为是“营销上的一种创新和颠覆”,说白了就是一种变相的互联网金融信贷。
  据了解,近年来一些金融理财产品开始走出银行柜台,走向“毫无警觉”的手机营业厅柜台客户。前段时间闹的沸沸扬扬的“斐讯零元购”,至今仍有一些遗留问题没有解决。
  本报将继续关注这一事件的进展。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