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晚报网

搭建“金融大脑”,助力企业融资

  中关村科技金融超市在高新区揭牌。(资料片)
     济南高新区金融办高度重视区内民营中小企业的融资工作,积极创建赋能金融环境。近日,记者从济南高新区金融办了解到,目前高新区正在构建生态赋能型产业金融体系,聚集金融类企业700余家,区内上市挂牌企业总数达到114家,在资本市场直接融资超过300多亿。

  本报记者 修从涛         
生态赋能型产业金融体系
聚集金融类企业700余家

  高新区在稳步发展传统金融业态的同时,大力发展财务公司、融资租赁公司、股权投资企业等新兴金融业态。金融业发展呈现出传统业态稳、新兴业态强的特点。
  据统计,截至11月全区聚集金融类企业700余家,其中注册规模过百亿的5家,注册规模过50亿的12家,注册规模过10亿的48家。地方性金融组织注册规模超过220亿元,新兴金融业态注册规模超过2000亿元,均居全市首位。全年为中小企业提供风险投资、私募债、小额借款、知识产权质押贷款、担保资金等超过600亿元。
推动企业登陆资本市场
上市挂牌企业达114家

  由于区内大部分企业还够不到主板上市的标准,为推动企业直接融资,打通企业直接融资渠道,高新区金融办将目标对准了“新三板”。
  据悉,从2010年开始,高新区金融办每年都组织多场资本市场宣讲活动,邀请专家对企业进行广泛的业务培训,让企业了解上市工作的程序、要点和作用,使企业家好奇资本市场、了解资本市场、投身资本市场。根据企业实际情况,按照企业的资本结构、主营业务、财务指标和管理水平,高新区金融办将企业分类排队,把500余家重点后备企业列入5年规划,针对不同情况,进行分类指导与跟踪服务。
  目前高新区上市挂牌企业总数达到114家,位居全国高新区前列。新三板挂牌企业90家,居全省首位,其中有12家企业进入创新层名单,占济南市总量的70%,占山东省总量的21%。
组织路演助力高效融资
直接融资已超300亿

  2013年,高新区金融办与深交所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在高新区建设全景网山东路演中心。全景网山东路演中心建成后,成为山东及周边地区上市公司(主板、中小板、创业板及新三板)、拟上市公司及中介机构举办网上路演、新闻发布、业绩说明、融资对接、业务研讨等活动的国际化交流平台,为企业进行持续的全方位宣传报道,大大提升本地企业在资本市场中的知名度和在证券投资者中的认知度。
  同时,金融部门积极组织企业参与“中国高新区科技金融信息服务平台”的建设与发展,举行常态化企业项目路演,取得不错效果。目前,高新区上市挂牌企业累计完成直接融资超300亿元。其中,新三板挂牌企业完成直接融资59.4亿元,平均每家企业融资6600万元,及时有效解决了民营中小企业发展中的资金难题,帮助企业实现跨越式发展。
  2017年,高新区上市挂牌企业的总市值突破2000亿元。上市挂牌企业合计实现销售总收入987.7亿元,同比增长18.8%,预计到2018年底上市挂牌企业总收入将会突破1000亿元。2017年上市挂牌企业实现利润35.1亿元,同比增长6.36%。实现各项税费收入26.4亿元,其中区级财税收入10亿元,相比去年同期增幅17.8%。
“高新金融大脑”
打通融资信息“肠梗阻”

  为解决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高新区金融办开发了政府金融公共投融资服务平台“高新金融大脑”。金融大脑运用金融大数据技术手段有效匹配金融机构与资金需求企业,使金融机构精准获得有效目标客户,提高效率。同时需求方也可以更加充分自如选择金融产品,满足了不同发展阶段企业的各类需求,节省了时间和融资成本,增加了成功率,有效解决了金融机构和需求方的对接问题。
  据悉,“高新金融大脑”自2018年6月初上线以来,针对企业发展的不同阶段,对接各类金融投资机构,组织线下融资对接会10余次,共有397家资金需求企业完成注册,注册金融机构57家,发布企业融资需求98项,大大促进了区域内金融机构与企业的良性互动和及时有效的合作。
  目前,金融大脑的2.0版本也正在开发中,2.0版本将利用更多的大数据等金融科技手段,使平台的应用更便捷、更智能、功能更全面,大大提升平台的用户体验,吸引更多的企业和金融机构注册、使用。
  金融大脑平台达到一定的数据积累后,高新区金融办将联合网金中心对数据进行全方位分析,助力打造高新区企业的征信体系建设,进一步优化高新区辖区企业的金融服务环境,大大提升金融综合服务能力。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