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晚报网

混吃感冒药引起肝功能衰竭?

     今年4月,一则“27岁研究生疑因混吃感冒药引发肝肾功能衰竭,从入院到死亡仅仅7天”的新闻刷爆朋友圈。
  那么,混吃感冒药何以导致肝肾衰竭?市民该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症状的感冒药?为此,记者采访了相关医生。

  本报记者 陈玮 张如意

感冒能自愈
目前没有特效药治疗

  感冒,临床上也称上呼吸道感染。70%—80%的感冒是由病毒感染引起,主要为鼻病毒、冠状病毒,由病毒引起的感冒多可自愈。山东大学第二医院临床药师孙超表示,感冒后,免疫力正常的人体自身可产生抗体,一般3—5天就能将病毒清除,5—7天感冒多能自愈。“目前没有特效药来治疗感冒,而滥用感冒药可能造成耐药病毒的产生,也更容易出现不良反应。”
  孙超介绍,感冒通常为对症治疗,当症状影响到我们正常的工作或休息时,针对一种感冒症状,服用含一种对应治疗的药物成分即可。如发热(38.5℃以上)、头痛、肌肉酸痛服用含布洛芬或者对乙酰氨基酚等非甾体抗炎药,咳嗽服用含有右美沙芬或喷托维林的药物,鼻塞用含伪麻黄碱成分的,打喷嚏可用含抗过敏的氯苯那敏或苯海拉明成分的药物。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的药物成分可能会带来不同的不良反应。布洛芬和对乙酰氨基酚对肝肾、肠胃功能有影响,而且对酗酒、营养不良的人群来说,即使正常剂量,也可能引起肝功能损伤。氯苯那敏会出现嗜睡,喝酒后这种中枢抑制现象加重,甚至可能危及生命。老年人,高血压、心脏病、青光眼患者最好不用含伪麻黄碱成分的药物,因为这种成分可以促进血管收缩的功效,可致血压升高、头痛等,因此,选择药物时能选择单成分的药物就不选用复方制剂。
  “一种感冒药吃了不管用,就再加一种或者换另一种,这是吃药禁忌。”孙超表示。比如,对乙酰氨基酚是感冒药中常有的成分,根据《中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的规定,健康成年人每日最大剂量为2000毫克,婴幼儿和少年儿童则根据年龄和体重有对应的、更低的标准。
  拿白加黑举例,每片中对乙酰氨基酚的含量为325毫克,厂家建议的每次服用量为1—2片,每日服用次数为3次,那我们计算出的每日对乙酰氨基酚的摄入量为975—1950毫克。那么如果一个人一天内服用了多种含有对乙酰氨基酚的感冒药,就很有可能超量,导致药物中毒。
有些中药命名的药
也含西药成分

  感冒灵、小儿止咳化痰冲剂/糖浆等药物,是老百姓在药店随便能买到的感冒药。“有些老百姓认为这些中西药复方制剂就相当于中药,安全无风险,但其实这种药使用时同样需谨慎。”山东省千佛山医院药学部副主任李妍表示。
  李妍介绍,中西药复方制剂是除含中药成分外,还含有一种或多种化学药品的制剂,而该中西药复方制剂往往以所含中药而命名。由于这类制剂缺乏明确的标识和提醒,很多人又不了解其成分,往往误认为中西药复方制剂是纯中药制剂,副作用小,使用过程中易忽略其所含化学成分。如在使用中擅自加大剂量或联合应用含有相同成份或药理作用的其他药品,容易增加用药风险,引起安全性问题。
  像抗感冒类的中西药复方制剂,大部分都含有对乙酰氨基酚,和西药一样,若用于解热,连续使用不应超过3天,用于止痛不应超过5天。此外,复方罗布麻片、珍菊降压片、降压避风片等降压中西药复方制剂,都含有不同剂量的氢氯噻嗪成分,长期使用可引起高尿酸血症,还应避免过量使用而致不良反应;在降糖中西药复方制剂中,最常用的是消渴丸,常见不良反应为低血糖、肝肾功能损害等,需严格控制用量。
  李妍提醒,用药前应认真阅读药品说明书,了解其功效和组成成分,并注意其中化学药品的剂量、不良反应、注意事项和禁忌症等,与同时服用的其他药品是否存在成分上的重复使用,还应分别计算各药品中相同组分的用量,以避免药物过量。如在用药过程中出现疑似药物相关性不良反应,及时停药就诊。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