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晚报网

不少大企业走上“二次创业”路

     “得时无怠,时不再来,天予不取,反为之灾。”新旧动能转换成为统领全省经济发展的重大工程。淄博作为一个老工业城市,迎来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为此,淄博出台一系列新政,助推新旧动能转换,并划定“施工图”,扎实推进,力争成为全国同类城市新旧动能转换的样板。本报从今年初就推出了系列报道,关注新旧动能转换“淄博特色”,记录淄博传统工业大市的突围之路。
  本报记者 于雪莲

本报系列报道展现
动能转换淄博特色

  今年伊始,国务院正式批复了《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建设总体方案》。淄博转型发展、全面振兴、走在前列迎来重大历史机遇。2月23日,淄博市委市政府紧跟省委省政府的脚步,召开了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动员大会,抢抓机遇、聚力攻坚,强力推进新旧动能转换。
  为了营造良好的新旧动能转换舆论氛围,本报于今年4月起,推出了《新旧动能转换看淄博》系列报道,本报记者深入企业一线,探访它们转型升级的“突围之路”;采访政府部门,了解淄博新旧动能转换的蓝图构划。《新旧动能转换看淄博》系列报道,展现了新旧动能转换的淄博特色,探讨了淄博的创新方式、方法和经验成果,记录下了淄博由传统工业大市向新型工业化强市跨越的坚定步伐。
4年内新动能
主导淄博经济发展

  《淄博市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实施规划》划定了淄博新旧动能转换的施工图,确定了传统产业高端化、动能培育新兴化、产业结构轻型化、发展方式绿色化的主攻方向,到2022年,全市新旧动能转换取得阶段性成果,“四新”经济(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增加值占比年均提高1.5个百分点左右,达32%,基本形成新动能主导经济发展的新格局。
  到2028年,改革开放50周年时,提前完成这一轮新旧动能转换,转型发展的体制机制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转高效,产业结构、区域布局、要素投入模式持续优化,实现老工业城市全面振兴。到2035年,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大幅跃升,文化软实力明显增强,建成高水平的新型工业化强市,在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走在全省前列。在新旧动能转换进程中,牢牢把握全国老工业城市和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建设重大机遇,坚持“两篇文章一起做”,充分发挥老工业基地基础优势,积极在传统产业改造、新兴产业壮大、科技创新驱动、产业集群培育、生态环境保护、重点区域融合等方面探索新路径、取得新突破,努力为全省乃至全国同类城市提供示范借鉴。
一企业利用高新技术
年节约标煤2600余吨

  在新旧动能转换潮流及扶持政策的推动下,许多大企业走上“二次创业”的道路。
  部分企业加大了研发投入,通过加强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合作,加快科技成果转化。瑞阳制药有限公司与清华大学等30多家院所建立长期合作关系,自主研发的“美洛西林钠及其复方制剂技术创新与产业化”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主持起草了美洛西林钠国家质量标准。
  有的企业借助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着力提升工业智能化水平。比如,药玻公司实施“机器换人”工程,自主研发推广了激光叉车、惯性导航等实用型新技术,加快建设智慧车间,提升了生产智能化水平和管理效能。
  传统企业充分利用高新技术、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技术、流程、装备,推动企业转型提质。合力泰公司采用燃煤锅炉超低排放新技术,烟尘、二氧化硫等浓度达到电力燃煤锅炉超低排放限值标准,热效率提高2个百分点,年节约标煤2600余吨。
  为了给新旧动能转换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人才兴企”的理念在企业中得到进一步强化。鲁阳公司建立了一支以泰山产业领军人才李呈顺博士为技术带头人、2名博士和20多名研究生组成的科研团队,研发实力居国内同行业领先水平,公司拥有106项专利、54项技术成果,自主研发的陶瓷纤维建筑隔热板等4个产品被认定为“国家重点新产品”。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