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晚报网

我们要像记录青春一样记录衰老

     □丹萍
  说起来是有一点伤感的。大概从去年初开始,我发现我没办法记住一个电话号码。以前是别人说完,我可以用笔记下来,如果立刻就拨号,不记也可以。瞬间记忆难度不大,十几个数字没问题,再多一点也行。最近我发现即使边听边记,我有时候也需要问,后面四位是什么来着?
  瞬间记忆文字也出现了问题。给客户回邮件,我看一下会议记录,假如客户的名字是章晓虹,我切换到发邮件的页面,一秒钟的工夫,这三个字就写不对了。看一遍没写对,再看一遍,还是没写对。张晓虹,章小红,张小红……
  类似的事情以前真是没有发生过。有一天我去搜索引擎上查了一下,还好,很多人抱怨自己有类似问题,主要是数字记忆的问题。医生的答案比较倾向认为不够重视、注意力不够集中,或者是过于紧张。倒是没有人回答说是因为老。我觉得衰老肯定是一个原因,但想查衰老和记忆能力的更多资料,就没有了。煮鸡蛋多长时间应该关掉火,全熟、四分之三熟、半熟,无数人做了很多实验,但,多少岁记忆力会衰退到什么程度?没什么人分享。
  只有同学组成的聊天群里,大家才会说起身体的变化。大概有这些内容:白头发多了。眼睛花了。忘记别人的名字。想不起来某一个专业词汇。引用数据,会忽然断片,以前大部分数据都在脑子里,随口就可以提取出来。偶尔胸口痛。半夜醒来后背痛。有偶发的眩晕……这个话题只能随便聊聊,而且也会及时打住,生怕蔓延开去,就真的收不住了。我们更不会记录到社交媒体上去。说自己在摩洛哥旅行吃了太多烤肉,所以胖了,这个可以;说自己年龄大,新陈代谢慢,所以胖了,这个不可以。
  “更年轻”是一个系统工程。你不能一边打针去眼部皱纹,一边抱怨眼睛花了。这在逻辑上不能自洽。我们追求“更年轻”到令人发指的程度。其实我们没有办法“看上去”“更年轻”啊。“更年轻”是和自己比吗?大家根本不记得你去年的样子。和同龄人比吗?大家也根本不记得你多少岁。因为年龄这个数字对别人没有太大意义。我记得我儿子都很大了,有可能是小学五六年级的时候,都还不知道我多少岁。我说,“你要记得妈妈比你大30岁。”过几个月我过生日,他问,“大多少来着?妈妈你现在是30岁,对吗?”
  年轻同事不知道我们是70后还是80后,因为大家都把自己当做一个坐标,只知道是“我”之前,还是“我”之后。你40岁或者30岁,对20多岁的同事没有区别啊。
  你的同龄人倒是记得你的年龄,比如你的同学。但他们只记得你18岁的样子,甚至12岁。“我记得你以前很瘦啊。”“可那是30年前啊,亲爱的同桌。”
  你再年轻,也会被18岁的自己打败吧。看上去苍老的人,纵有万贯家财,纵有多辉煌的过去,也是输了。“看上去年轻”是普通人最大的安慰,所以这也是最普通的客套话吧。其实,哪有看上去更年轻这回事啊?结论不科学啊。
  反正我准备了一个小本子,代替有可能失去的瞬间记忆的部分能力,简单、有效。这和戴眼镜矫正视力没什么不同。衰老既不美好,也不可怕。从年轻到衰老,就是从这里到那里而已。最怕年轻人世故,更怕老年人天真。一个向前,一个向后,都是用力过猛。
  人生最美好的,就是可以经历岁月,慢慢成熟吧。虽然也不知道,现在的自己成熟了没有。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