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晚报网

用真相维护人民对法治的信仰

    本报评论员 王学钧
  近日,中央政法委牵头成立由中央纪委国家监委、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参加的联合调查组,对万众瞩目的“最高法丢案卷”事件展开调查,相关事实查清后将向社会公布。
  调查组联系电话一经公布,迅即被打成了“热线”,工作人员24小时接听,仍有大量的人因打不进电话而焦急。这分“热情”的背后,是公众对事件真相的期待、对联合调查组的信赖。
  “最高法丢案卷”事件是舆论场上的重大热点。不少人震惊于“最高法丢案卷”的匪夷所思。最高法戒备森严,是一个最不可能也最不应该丢失案卷的所在。然而,“千亿矿权案”的二审卷宗竟在这里给弄丢了。相关监控录像与电子文档一并“失踪”。“情节”之离奇令人瞠目。人们急切地想知道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不少人由此而生发出一些“联想”。作为国家最高审判机关,最高法负责“监督地方各级人民法院和专门人民法院的审判工作”,并拥有一锤定音的案件“终审权”。在这个意义上,最高法堪称中国法治的最后守卫者。如今,最高法犯下“丢案卷”这样“低级”的错误,很可能会诱发对司法公正性的各种“猜疑”,伤害整个司法系统的公信力。而当事法官王林清的“遭遇”,则从另一个侧面强化、深化了这种伤害。“法官是法律世界的国王,除了法律就没有别的上司。”当透过王林清的“自保”视频,看到这位高居司法殿堂的“国王”显而易见的无力与仓惶时,人们会怎么想?
  另外,最高法此前的回应姿态也让人不大“放心”。相关卷宗“丢”了两年多,一直若无其事。幸亏有人上网“爆料”,如此严重的司法“事故”才为公众所知晓。对此,最高法的“第一反应”不仅对案卷丢失之事矢口否认,而且声称相关“爆料”是“造谣”。直到两天后有人在网上晒出了更多“证据”,才表示“已经启动调查程序”。不过,事已至此,这种“迟到”的内部调查显然已难以呼应公众的关切。鉴于最高法的上述“表现”,不少人已开始怀疑通过内部调查还原事件真相的可能性。
  在这种背景下,由中央政法委牵头成立的联合调查组来了。由中央纪委国家监委、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参与的联合调查组,不仅及时超越最高法内部调查存在的局限性,更便于拨云去雾查明真相,承诺“相关事实查清后将向社会公布”也让联合调查组拥有更大的压力、动力与公信力。
  “法律必须被信仰,否则形同虚设。”相信并期待,在不久的将来,联合调查组能够以卓有成效的调查还原“最高法丢案卷”事件的真相,并依法依纪对相关人员与案件做出公平公正的处理。法治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题中之义。用事实说话,用看得见的公平正义建立并维护公众对法治的信仰,绝不是空谈。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