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晚报网

走进龙山,为山区孩子打开一扇窗

  
  “一幕幕就像在昨天,这影像、这情感永远珍藏于我们记忆深处,支教的一百多个日子就这样悄悄溜走,给我留下了此生难以忘记的记忆……”8日,在市中区支教教师总结交流会上,济南育英中学教师许红波现场分享了自己的支教感受。
  据介绍,2018年下半年,济南市中区共有14位教师前往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龙山县支教,他们把先进的理念和经验带到了山区学校,也获得了龙山县各学校的一致好评。
  本报记者 李飞 潘世金  

退休教师来支教
延续心中的教育梦

  “作为一名退休教师,我深深懂得不但要做好自己的工作,还要当好一名传播教育文化的使者,加强城乡教育文化的交流与沟通,为龙山县教育事业的发展和留守儿童尽自己的一份绵薄之力。”济南育才中学退休教师徐庆江今年63岁,为了心中的教育情怀,他克服身体上的不适,和退休教师殷俊荣、郝玉美、刘代云以及在职教师张志平、郭隆吉、郜成龙一起踏上了前往龙山县的支教旅程。
  “我们支教的时间正值冬天,那里的天气很潮湿,生活条件比我们想象中的还要艰苦,但我们克服这些困难,全身心地投入到支教工作中,也赢得了当地老师的一致赞扬。”舜耕小学教师殷俊荣说。
  “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虽然是老教师,但在教室里会看到他们认真听课的身影,在办公室里能听到他们耐心评课的声音,在学生身旁总有他们慈祥的面庞……济南二十七中教师郝玉美表示,她负责初中三个年级的听课、评课任务,利用自己的教学经验,帮助那里的教师建立起了自主科学的教学体系。
带学生走出校门研学
引导学生有序放学

  2018年12月18日,被称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的龙山县里耶镇,迎来了一群来自大山里的研学队伍,孩子们走进里耶博物馆,带着新奇的目光,认真聆听讲解员的介绍,不时低头在本子上记录着……
  “让大山里的孩子也能享受优质教育,跟城市里的孩子一样能走出去看看世界,哪怕是了解一下自己的家乡。”济南市民生大街小学教师尹瑜来到龙山县塔泥乡小学支教期间,便一直萌生着这个想法。
  “我与学校领导一起商讨制定研学方案,塔泥乡小学的‘爱我家乡之探访里耶古镇’研学活动顺利举行,这也是整个龙山县的第一次研学活动。”尹瑜表示,自己就是从大山中走出来的,这次又重新走进大山,圆了心中的支教梦想,也找到了最美的自己。
  济南市白马山小学教师张庆贺在龙山思源学校支教期间,帮助当地老师解决了一个大难题。原来该校共有5000多名学生,每天下午的放学时间从三点二十分一直持续到近五点,校门外的秩序有些乱。“我当时一边观察,一边想办法,合理统筹各年级间的放学时间安排,利用不同的音乐区分不同年级的放学时间,学生还在放学时背诵古诗等经典名篇。”张庆贺表示,支教的四个月时间里,他还引导学校开展少先队工作,成立了第一届大队委员,并开展教研活动,推进和落实小组合作、自主探究的数学课堂。
开展专场培训12场
助力建立集体备课制度

  “在龙山支教期间,我从课堂教学、德育工作规划、教师培训三个维度,协助学校进行科学分析、诊断、帮扶,毫无保留地为龙山县三所学校的发展尽绵薄之力。”济南市纬二路小学教师范红敏表示,支教期间,自己先后以“组织教学与学科融合”、“青年教师如何上好规范课”为主题,开展了听、评课研讨活动,深入课堂45节,科目覆盖率达50%,并开展了12场专场培训,共有约1600人次教师参与。
  济南育英中学教师许红波则在龙山一中分享了自己集体备课的经验,帮助学校建立集体备课制度,同时组织开展了“高级教师示范课”、“中年教师展示课”、“青年教师研讨课”的教研活动。“我们的支教行动也影响着身边的人,越来越多的爱心人士加入进来,为山区的孩子捐款、捐物,改善他们的生活条件。”
  “按照中央、省市关于东西部扶贫协作和对口支援工作的统一部署,自2017年3月起,市中区与龙山县建立扶贫协作结对关系。这些支教老师坚守着教书育人的使命和初心,不仅身体力行地参与当地学校的教学工作,也在那里种下了一颗颗希望的种子,不断生根发芽。”市中区教育局党委副书记、副局长宫春说。
  民生大街小学教师尹瑜开展了“爱我家乡之探访里耶古镇”研学活动,这也是龙山县的第一次研学活动。(受访者供图)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