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晚报网

发扬中医路上永远的追梦人

  ◥李兆文正在给患者进行治疗。
     从医22年的李兆文,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中医对于他来说,到底意味着什么?
  中医是他的救命良方,治好了他多年的顽固病,让他更懂患者之苦,因此有了立志成医的情怀;中医是他与患者的桥梁,望闻问切对症下药,帮他治愈了成千上万的患者;中医是他一生追随的事业,热爱中医药事业,积极推广中医适宜技术,使韩庙镇卫生院真正做到了“中西医并重,突出中医特色”。在发扬中医路上,他永远是那个追梦人。
  文/片 本报记者 李云云
通讯员 吴如明 徐迎春

中医情怀
几服中药除顽疾
从小立志学中医

  “最近饮食怎样,伸出舌头来看看……你这是肝气郁结所致,吃几服药调理一下……”李兆文耐心地给病人谈论病情。开诊不到一个小时的时间,他的诊室里已经来了十来个患者。一些来得早的患者,李兆文已经开始给他们脐灸,诊室里充满着艾草的药香。“这药香比饭香对我有吸引力,我一天不闻都难受。”他笑着说道。
  工作期间李兆文治疗了成千上万的患者,而他第一个治愈的患者的却是他自己。李兆文谈到,他5岁的时候,下肢患上了“湿疹”,痒痛不止,在医院及周边诊所求医无数,仍时常反复。12岁的时候,偶然的机会,他遇到一位老中医,7服中药后,病情好转,很长一段时间没有再犯。“那时候就觉得中医真神奇,长大了也得学中医。”
  基于此,在后来填报志愿的时候,他选择了中药学,难背的中医理论,他并没有感到枯燥,一遍遍沉浸其中。后来得知,学中药专业不能成为医生后,他开始报了中医自学考试,除了中药学之外,自学其他中医知识。后来,他的“湿疹”再次复发,他自己查阅古方,结合学习的中医中药知识,给自己开方,几服药过后,困扰多年的“湿疹”彻底治愈。
  在自己身上“试药”成功,也更加坚定了李兆文从事中医的信心和决心。近年来,他一直积极推广中医适宜技术,使韩庙镇卫生院真正做到了“中西医并重,突出中医特色”。自2013年4月组建中医康复理疗科,已为1000多名颈肩腰腿痛患者解除了痛苦。2016年10月份又在原中医科、康复理疗科的基础上完成了“国医堂”建设。熟练应用中药、针灸、推拿等中医适宜技术治疗内外妇儿皮肤科常见病,疑难症;年均门诊量3000多人次,收治住院患者600多例,得到广大患者的好评。
中医坚持
从医22年
做患者最信任的朋友

  “李医生,上次吃的药,效果不错,我最近再过去找您开几服。”采访期间,李兆文接到一位聊城患者的电话。原来,这位聊城患者曾在济南与韩庙镇的杨先生住在同一医院病房,俩人聊天的时候谈论起病情,杨先生向其推荐了李兆文,于是聊城患者慕名而来。据了解,李兆文除了接诊当地患者外,每年都会有德州、济南、滨州等地的外地患者,前来就医。
  在毕业考取中医医师资格后,他来到了韩庙镇卫生院,今年已是第22个年头。不少患者都是他的“老顾客”了,正在做脐疗的王女士告诉记者,“无论我们家谁有个头疼脑热的,都来找李医生,李医生都成了我们的‘家庭医生’了。”王女士的儿子生下来15天,一直腹泻,医治效果不明显,他们找到李兆文,经过推拿后,孩子痊愈了,从此,王女士一家就成了李兆文的“铁粉”。
  22年的时光里,李兆文身边发生了许许多多感人至深的故事,很多病人把李兆文当做了亲人,他的手机也几乎成了热线,无论白天黑夜,病人都来电咨询,他成了他们心中最信任的亲人和朋友。
  “中医的生命力在于疗效,只有能看好病的医生,患者才会相信你,而病人相信你以后,你的治疗就有了三分起色。”李兆文谈到。
中医自信
信任自己用方用药
“单纯”才能做好医生

  提到中医师,人们总是下意识地加个“老”字,老中医活到老,学到老,方能悟出中医之精髓。从医20多年,李兆文依旧保持勤学善思的学习热情,时常对中医知识温故而知新。“以往学过的知识,每读一次都会有新的收获。自己知道还有不足之处,只有反复地学习,遇到病人的时候,才能更精练更自信地立定处方,治疗效果才会更好。”李兆文说。
  李兆文谈到,在刚开始工作的前10年,他所开的处方几乎全是课本或者其他医生的处方,教条主义严重。随着治疗的深入,一些药方的治疗效果不是很理想。后来,他开始尝试自己开处方。李兆文天天沉浸在古籍中“寻医问方”改良技术,探寻良方。“我在学校里系统地学习了中药学,药的产地、功能、副作用等我一清二楚,我了解并相信我的药方,这对于医生来说很重要,我们要有中医自信。”李兆文如是说道。
  作为医务科主任和院长助理,李兆文带领的韩庙镇卫生院全体医护人员连续10年无医疗事故发生,规范了医院的诊疗流程、医护文书书写规范。为医院的业务开展、规范化管理、中医药推广、新进人员培训等方面做出了优异的成绩。采访过程中,李兆文谈起他的职业,他的患者,神采奕奕,而对于自己的这些成绩,他说“没啥可说的”。
  “我一直觉得,做医生越单纯越是好医生,什么名利、荣誉等等,都不如解决患者痛苦重要。学习使用中医,须静心才好,在发扬发展中医的道路上,我愿意做那个单纯的追梦人。”李兆文这样表示。
 □延伸阅读     
  李兆文感慨良多,从事中医药临床工作22年来,目睹了中医药发展的坎坷;经历了自己的中医药临床从被不认可、疑惑、认可、信任的历程;明白了中医、西医彼此的优缺点和取长补短。在工作中逐步加深了对中医药的认识、理解、热爱到决心终其一生乃至让下一代也学习中医药的决心。他曾以一封家书的形式表达他的心声。下面是部分节选。
  亲爱的儿子、女儿:

  很高兴你们两个可爱的小家伙能成为我的子女。真的父亲很高兴,看着你们一天天地快乐成长,父母真的是累并快乐着。其实作为父母对于你们并没有太多的要求。
  ……
  亲爱的孩子们,你们知道我为啥,给女儿起名“初心”吗?初心不改啊。其实你们的父亲对中医的初心,也不曾改过啊。父亲多么盼望着你们也能喜欢上中医、在我们家浓浓的中药味道里逐渐热爱上中医。儿啊,你还记得你小时候,咱们一家被朋友邀请吃饭吗?人家问你,你爸爸是中医,你能知道多少中药吗?好家伙,小小的你竟然说出了十几种,我都没想到。这就是家庭的熏陶。你知道我当时笑得有多开心、心里有多骄傲吗?孩子们我希望你们能系统地学习中医。我的许多验方效果怎样,作为儿女你们当然知道。膏丹丸散的制作过程有时我也故意让你们参与。儿子你还记得我的话吗?“你可以不干中医,但作为子女你们必须会制作我的丹药,流程你们必须熟悉。”老大你说你不喜欢干中医了,所以我才把女儿叫做“初心”。希望她能喜欢。
  人活于世,必须有一技在手。既可以为他人服务,也可以养家糊口。这是最低要求。当官、为贾终有败!看看历史。唐宗汉武、沈万三、李嘉诚,也有历史的终结。但中医,五千多年的流传。岭南医派、同仁堂等数百年的辉煌、传承。我愿做你们兄妹的一点源头,这也是咱家“正源堂”的由来。涓涓细流、终能成海,希望你们能不断壮大。女儿学了,儿子不学,但还有希望孙子学,我们一代、二代的努力也能累计在三代身上。其实中医一代代的传承真的可以少走许多弯路。学中医的目的你们要明白,医圣张仲景曰:上以疗君亲之疾,下以救贫贱之厄,中以保身长全,以养其生。
  虽说360行,行行出状元。但你们看看有多少行业新兴、多少行业没落。就是现在的电子信息,主流西医也是一代一代地飞速更新。唯有中医在以不变应万变(当然一定要注意不是中医是老古董,不知道变)。
  孩子们,不多说了,希望你们在健康、快乐成长中能有自己正确的选择。中医之道,虽现在式微,但我看到了无限的光明,希望你们能加入进来,继承下来!
  爱你们的爸爸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