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晚报网

清宫的春节风俗,其实很有趣

     □云韶
  进了腊月之后,过年的气氛越来越浓。就在1月6日,故宫博物院“贺岁迎祥——紫禁城里过大年”展览正式拉开帷幕。这是故宫博物院建院以来动用文物最多、展场面积最大的一次展览。一般展览的文物也就100件,而这次足足展出885件(套),展览场地遍及故宫整个开放区,这一切,就是为了最大限度还原清代皇宫过大年的场景。
  与汉唐宋明等汉族人建立的王朝不同,清朝是由来自白山黑水的满族人创建的王朝。虽然满族是少数民族,但是自从顺治皇帝入主中原之后,清朝统治者对春节这一汉族传统节日也非常重视。在清朝,春节叫做“元旦”。每到这一天,从皇室到民间,都张灯结彩,喜气洋洋。与民间相比,清朝皇室因为其民族的特殊性,保留了许多与众不同的宫廷习俗礼仪,如今看起来,非常有意思。
  在清朝,春节也是要放假的。据史料记载,清朝皇帝的春节假期共五天,时间是腊月廿六到正月初一。
  腊月廿六是皇帝放假第一天,这天要举行“封笔”“封玺”仪式,表明春节期间不办公。这个仪式非常郑重,先由钦天监预择吉时,然后由一名内阁学士率人在乾清门左设黄案,宫殿监率交泰殿首领太监恭启宝匣,将印玺捧至黄案上。内阁学士率人洗拭完毕后,交泰殿首领将印贮于匣中,至吉时,皇帝至交泰殿拈香行礼,仪式完成后再将各宝入匣收藏。宫里封宝印后,各官署衙门也照例封印,然后过节。
  清宫过春节,第一个高潮是在除夕。在民间,这一天,人们要准备年夜饭,清朝皇帝也不例外。皇帝一家平日里难得在一起用膳。只有除夕这天,才特许后妃们陪宴。
  除夕早上,皇帝与皇后、妃嫔们在重华宫共进早膳。早膳一般有拉拉(黄米饭)、饽饽、年糕等,花样多至十品到二十品,但这不是正式的除夕大宴。正式的年夜饭,按照现在的时间来说,是在下午四点举行。清宫的炊事档案中,记有乾隆四十九年举行元旦筵宴中所用物料的数额。大宴桌上的菜点由外到里分红八路,有各式荤素甜咸点心,有冷膳,有热膳,共六十三品,另有两副雕漆果盒,四座苏糕、鲍螺等果品、面食。大菜之外有果八品,另有奶子、小点心、炉食、敖尔布哈、鸭肉馅包子、米面点心等小吃,另有四品南北小菜。
  与现在一样,清朝皇帝过年的时候也吃饺子。水饺在清宫中称为“煮饽饽”。据嘉庆四年档案载,皇帝吃饺子时,用的是黑漆描金葫芦图案的“大吉宝案”桌,使的是象牙包金筷子,皇帝坐稳后,首领太监手捧红色雕漆飞龙宴盒一副,内置“三羊开泰”瓷碗两件:一碗内装素馅饺子六个,另一碗内有“乾隆通宝”“嘉庆通宝”各一枚。首领太监将饺子放在大吉宝案的“吉”字上,然后跪下道:“请万岁爷用煮饽饽。”  大年初一这一天,主要举行的仪式有明窗开笔仪、堂子祭天、大朝贺、皇太后受朝贺和皇帝内廷受贺等。仪式从半夜子时即已开始。皇帝起身后,先到养心殿内各处拈香行礼,然后在东暖阁行开笔仪:然后到桌前亲手点起玉烛,向“金瓯永固”杯中注入屠苏酒,再从红漆雕云龙盘上拿起“万年青管”笔,先蘸朱墨在洒金笺上写几句吉祥语,再换墨笔写吉祥语。开笔之后,皇帝再翻开当年的时宪书(也就是现在的年历),以象征授时省岁之意。
  按照民间习俗,“没出十五就是年”,元宵节视为春节假期最后的狂欢。清朝元宵节期间除观烟火、看戏以外,乾隆年间还在圆明园开设买卖,模仿民间集市贸易,开店者由内监充任。开市后,先准许王公大臣前往购买,至傍晚外臣退出,内宫女眷方进园买货,所卖物品由内务府从民间采购。
  与民间不同的是,清朝皇室对春节的庆祝要持续到正月十九。这一天,皇帝要举行“筵九”仪式,这是整个清廷新年庆祝活动的“压轴戏”。正月十九晚上,皇帝坐在山高水长阁楼下,后妃们坐在楼上,王公大臣、新年来朝的藩王、外国使臣列坐殿前。皇帝赐大家茶点,一起观看西洋秋千、摔跤、爬竿等杂技节目以及满、蒙、朝鲜等民族的歌曲,最后放烟花爆竹。“筵九”之后,各王公贵族、外藩、使节等相继辞驾出京,清宫也从“春节模式”切换到了“正常模式”。
  从腊月廿六到正月十九,整个皇宫都沉浸在过年的氛围中。不过,要想成为一位有为的君主,春节期间不能有丝毫的放松。雍正皇帝作为清朝最为勤政的君主,春节期间也在“加班”。雍正元年临近春节,距离康熙皇帝去世时间很近,又是雍正皇帝登上皇位后的第一个新年。为了哀悼康熙帝,雍正皇帝没有举行新年庆贺礼。他还在正月初一连发11道谕旨,训诫各省文武官员做好本职工作;正月初二,他令督抚严查赏赐给孤寡老人的银两是否到位,并命年羹尧回京述职。在此后执政的12年时间里,他几乎没有休过“年假”,终日批阅大量奏折。有时候,地方上春节期间送来的奏章较少,他还会命令所有官员就国家大事每人上呈一份奏章,并规定“不可互相通知访问,亦不可商之亲友,各据己见奏闻。”
  最后说一个冷知识。虽说清朝皇宫过年时非常热闹,但是有数据显示,清朝入关之后的十位皇帝,大都死在严寒的冬天,特别是过不了正月头,其中三位死在春节期间,他们是:顺治帝福临,死于顺治十八年正月初七;乾隆帝弘历,死于嘉庆四年正月初三;道光帝旻宁,死于道光三十年正月十四,这个比例在历朝历代中算比较高的。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