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晚报网

想方设法圆特教学生的就业梦

  长清区特教学校举办一系列活动提升学生益智水平。 校方供图
     本报记者 于梅

  在长清区特殊教育学校有这样一群特殊的学生,有时老师跟他们说100句话也得不到回应,上课时到处乱跑不听指挥,把鼻涕随意抹到老师的脸上,然后笑嘻嘻地向老师问好……这些学生虽然“先天不足”,大多存在中重度智力障碍,患有自闭症、多动症等病症,但心灵非常纯真。针对这些特殊学生,近年来,长清区特教学校以“为家长分忧,为社会减负”为己任,走出了一条集学习和职业教育于一体的办学路子,让特教学生充分享受到社会的关爱。
  作为一所寄宿制九年“义务教育+职业教育”一体化的省级规范化特教学校,长清区特殊教育学校目前实行“随班就读、入校教育、上门送教”三种教学方式,实行全纳教育“零拒绝”,以随班就读为主,入校教育为辅,以送教上门为补充的模式。校长卢圣国称,长清特殊学校实行这三种办学体系,把轻度、中重度的孩子全方面纳入到接受特殊教育中来,全力做到公平教育。
  据了解,轻度残障的孩子采取随班就读的模式,孩子在原来的学校学习,长清区特殊学校提供资源、教师定期培训等方式,让这些群体的孩子在他们自己的学校里就可以享受到特殊教育;中重度的学生能来学校上课的则进入特殊学校接受入校教育;极重度的学生,学校实行送教上门的形式,“学校从2015年开始实行送教上门,派出专人、专车,给孩子提供专用的教育设备和设施,例如平板电脑、脑力康复的器具等。”卢圣国说,送教上门的内容包括送康复、送教育、送理念、送温暖、送政策。老师们坚持按规定的时间,每周每人一次,每次3课时送教上门,让及重度残的疾学生在运动康复和认知上得到提高。
  让残障学生回归社会主流,融入正常孩子的生活,是特教学校办学的终极目标。为此,学校开展“请进来,走出去”深度融合活动。2018年9月,特教学校与长清区实验小学开展深度融合,邀请实验小学的管理者、班主任、教师来到学校,宣讲办学理念和管理方法。“走班选课是深度融合的一个重要成果。我们根据残障学生的不同情况,提供适合他们成长的课程。”卢圣国介绍说,除了开设国家规定的特教课程外,还根据孩子们不同的特点和需求依需定教,其中低年级为康复类课程,中年级为兴趣特长类课程,高年级则是职业技能类课程。让每个孩子都有所特长,这样既能把自身缺陷得到最大的补偿,又能把自身最大的潜能得到最大发挥。
  除了“请进来”,特教学校还通过干部互派、教师互学、活动同台、教研互通的方式,让学校的管理者和教师“走出去”,学习其他学校的先进管理教学经验。
  如何让学生毕业后更好地融入社会?如何通过劳动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这本不属于特殊学校的职责,但卢圣国一直关注着这些问题。“有些孩子毕业后在大街上流浪。还有些孩子本来在学校进步了,回家后不接触社会又回到原点……这些都让人太痛心了。”卢圣国说,为了让孩子们毕业后不在大街上流浪,过去两年时间里,他不停地联系、走访,把附近的区县都转遍了,终于打听到济南宜信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招收残疾人,于是他积极与企业对接,最终替孩子们争取到了宝贵的就业机会,为他们解决了后顾之忧。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