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晚报网

城市设立朗读厅,鼓励大家阅读和朗读

     本报记者 李楠楠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烟台将培育壮大文化旅游产业,“加快实施一批重要文旅项目建设”。如何培育壮大文旅产业?有代表和委员提出,发展壮大文旅产业,不光要硬件建设,还要提升软实力,提升城市文化底蕴,全民阅读就是方法之一。
市人大代表张胜云: 构建15分钟便民阅读圈,促进全民阅读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培育壮大文化旅游产业。坚持文化惠民,持续开展全民阅读活动。”烟台市人大代表张胜云说,去年全市建成13处城市书房,举办各级各类读书会、朗诵会、故事会等全民阅读活动3000多场,参与人数80万余人。
  “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一是重视程度不够。各县市区对全民阅读工作财力投入不足,特别是对全民阅读设施管理和使用工作重视程度不够,利用率较低,居民参与积极性不高,与书香城市建设的要求不相适应。二是公共图书馆发展不平衡。全市17个公共图书馆只有7个达到国家一级图书馆,不能很好地发挥全民阅读阵地作用。三是参与面不够广泛。居民阅读综合指数只有67.76点,较全国2017年阅读总指数68.14点低0.38个点。”张胜云说。
  张胜云建议,各县市区要加大对全民阅读的重视程度,不光要从认识上到位,更要从行动上落实。在资金投入上,本着少花钱办大事的原则,积极组织策划和实施全民阅读的工程。积极构建以图书馆为中心,以城市书房为骨干,以社区城市书屋和便民阅读空间为补充的15分钟便民阅读圈,不断满足市民多元化、多样化的阅读需求。”张胜云说,积极推动县市区图书馆实施与乡镇图书馆以及农家书屋的总分馆制,大力实施农家书屋提升工程,着力打造农家书屋示范点,将其纳入各县市区图书馆总分馆体系。
市政协委员杨峰丽: 提升城市文化底蕴,打造烟台新名片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培育壮大文化旅游产业,加快实施一批重要文旅项目建设。”烟台市政协委员杨峰丽说,“这对我们城市发展是一件好事,我感觉文化和旅游事业的发展,除了硬件建设外,还要软实力的提升。”
  “我去南方一些城市出差,比如苏州,那里无论是大人还是小孩,都对自己城市的典故或者特产以及风物说得头头是道,每个人都能对来到这个城市的人讲这个城市的故事,如数家珍,充满自豪,而我们在这方面需要加强。人家来烟台,问烟台有哪些好吃的,好玩的,有什么故事?我有时候就只能回答苹果挺好吃的,海边风景不错,作为城市一员,自己都没有深入了解这座城市,怎么让别人更好了解?”
  “后来了解,苏州那边特别重视全民阅读,也特别重视对城市文化风物的挖掘和整理,注重城市故事文案的整理,同时注重宣传。”杨峰丽说,我们是否可以借鉴一些城市设立朗读厅,鼓励大家阅读和朗读,全民阅读,共赴诗歌和远方。
  杨峰丽说,烟台作为全国文明城市,书香烟台是烟台城市文明的重要标志,朗读文化在烟台有很好的群众基础,在烟台也可以建设朗读厅,可以先在校园开展安装朗读亭试点并逐步推广到机场候机楼、大型商场、文化中心、公园景点等公共场所。到时候也将是烟台城市文化的一张亮丽名片,对于深层次的促进文旅产业的发展必将有所裨益。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