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晚报网

烟台启动新生儿先心病筛查试点

     本报1月17日讯(记者 闫丽君 通讯员 姜丽丽) 1月17日,记者从烟台市卫健委获悉,今年,烟台市在11个县市区开展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筛查项目试点工作,以实现先心病患儿的早发现、早诊断和及时治疗。
  据了解,先天性心脏病是我国发病率最高的出生缺陷疾病,也是新生儿和婴幼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成为影响儿童健康和出生人口素质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据统计,新生儿先心病发生率约10‰,20%-30%的患儿由于没有得到及时诊断和治疗,在出生后一年内因严重缺氧、休克、心力衰竭等并发症而死亡。早期发现先心病对于及时诊断和有效干预至关重要,可以显著改善先心病患者的预后,降低新生儿和婴幼儿的死亡率,改善患者生命质量,同时也可显著减少由于并发症所造成的巨大经济负担。
  烟台市新生儿先心病筛查试点工作在11个县市区开展,分别为芝罘区、福山区、牟平区、海阳市、莱阳市、栖霞市、蓬莱市、龙口市、招远市、莱州市、开发区;设14家筛查机构、2家诊断机构和1家治疗机构。
  新生儿先心病筛查采用“双指标法”,即通过心脏杂音听诊和经皮脉搏血氧饱和度测定,对出生后6-72小时内新生儿进行先心病筛查。“双指标法”简单易行、无创伤性、具有较高的可靠性。该方法由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黄国英教授团队建立,得到了国内外的广泛认可,2016年在上海实践,2018年在全国推广。
  新生儿先心病筛查在广泛宣传、充分告知、知情同意的基础上进行。对筛查阳性者,及时通知监护人,告知1周内转诊至诊断机构;诊断机构对筛查阳性患儿进行超声心动图诊断,诊断阳性者转诊至治疗机构;治疗机构为确诊患儿制订治疗方案,或提出可行的指导建议。
  烟台市卫生健康委成立项目管理办公室,设在市妇幼保健院,同时设立项目技术指导组,以加强试点工作组织管理,确保试点工作有序开展、取得实效。
  目前,试点工作已启动,新生儿先心病筛查将稳步展开。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