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晚报网

融媒体时代更需练好内功

     齐鲁晚报济南事业部记者 王皇  

  2018年是我工作的第5年,虽然在报社我已然是一名老记者,但在融媒转型的当下,相比我们很多的“90后”全媒体部门同事,我反倒是一名“新记者”。新媒体的编辑和写稿方式,对我来说都是需要学习的新技能。
  我们有齐鲁壹点融媒平台,我们的脚步可以带用户去到更多的现场,在这个平台上,我在采访中会去想,用什么方式让用户们能更快、更方便、更直观地看到我们的报道。短视频怎么拍、什么样的写作方式能在手机上更好地传播新闻内容、在采访现场身兼多职的时候怎么能采访到位,融媒时代,我也会有本领焦虑。不过,不论是报纸记者还是融媒记者,始终离不开的是内功,是脚力、眼力、脑力、笔力。
  2018年我与同事刘雅菲采写的《济南“大水缸”上游何来黄绿臭水》稿件获得最佳融媒体报道奖银奖。在采访过程中,我们就注意录制视频素材,在稿件见报的同时还通过二维码的方式,将视频同步见报。更多的融媒报道方式让新闻更有立体感,用文字表述探访时发现的现场情况很重要,不过相比而言,视频更直观。融媒报道稿件在报纸和齐鲁壹点发出后,很快得到了南部山区管委会的重视,当地连夜处理河道垃圾,并维修淌污水的井盖和破损的堤坝。
  不过,不论是报纸稿件还是齐鲁壹点视频报道,背后都是我与同事两次徒步南部山区卧虎山水库上游沿河探访,现场一处处寻找发现的。稿件不只发现问题,得到了回应,更重要的是问出了南部山区生态大保护下基础设施配套欠账,稿件也促使这个欠账更快补齐。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