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晚报网

济阳开启北部新区建设新局面

  发展中的济阳区越来越美。 济阳区委宣传部供图
  济阳区人民政府区长孙战宇
     1月19日,济南市济阳区第十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开幕,济阳区人民政府区长孙战宇作政府工作报告。今年是济阳区建设元年,做好各项工作至关重要,影响深远。济阳将通过对标提境界,乘势而上谋跨越,担当作为干事业,精准发力求突破,奋力开启北部新区建设新局面。

  本报记者 刘雅菲
通讯员 门波 张超

六个“最”梳理全面工作
济阳收获满满

  “刚刚过去的一年,是全区上下在应对挑战中抢抓机遇、砥砺奋进的一年,也是济阳发展进程中具有重要里程碑意义的一年。”孙战宇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表示。回顾去年的工作,报告用了六个“最”,来总结济阳区所取得的丰硕成果。
  “一年来,最欣慰的是,我们在动能转换、高质量发展上实现了新突破。”报告指出,2018年预计全区生产总值完成332亿元,三次产业比例由16:53:31调整为14:52:34;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20亿元。
  最令人振奋的是,济阳在区划调整、改革开放上实现了新突破。坚持以调整促融合,以改革破障碍,以开放拓空间,为今后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建制上实现了撤县设区,规划体系日臻完善,重点改革持续推进。开放水平不断提升。
  在双招双引、项目建设上实现了新突破,是去年让济阳区最骄傲的事。济阳区坚持抓招商、引人才、建项目、强载体、优环境,首次进入中国县域成长竞争力50强和全国县域投资潜力100强榜单。
  最可喜的是,济阳区在城乡统筹、产城融合上实现了新突破。以“四城联创、五化提升”和城市提升行动为抓手,加强综合整治,城乡“颜值”“气质”同步提升。
  同时,这一年来,最高兴的是济阳区在民生改善、社会治理上实现了新突破。全年民生支出38.98亿元,占财政总支出的84.2%,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1130元。脱贫攻坚成效显著,社会保障更加有力,社会事业也得到了全面发展。
  报告指出,一年来,济阳区在作风转变、能力提升上实现了新突破,也成为让济阳最受益的事。济阳区的依法行政更加规范,作风建设成效明显,从严监督全面加强。
抢抓两大历史机遇
加快推进产城融合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关键之年,也是济阳区建设元年,做好各项工作至关重要,影响深远。报告指出,济阳区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提升境界,向更高标准看齐,向更高目标迈进,努力在发展中争先进位、争创一流。必须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在新一轮发展中抢得先机,赢得主动,在全市加快建设“大强美富通”的现代化国际大都市中彰显济阳担当。同时,必须强化使命担当,和衷共济、砥砺奋进,持续激发新活力、催生新业态、拓展新空间,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凝聚起同心筑梦的磅礴力量。此外,还必须更加注重民生优先,聚焦短板精准发力,瞄准弱项强力突破,“让群众享有更多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辜负全区人民的信任和重托。”
  今年,济阳区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抢抓先行区建设和撤县设区两大历史机遇,加快推进产城融合,按照市委、市政府“1+474”工作要求,紧紧围绕全区“1127”工作体系,聚力抓好动能转换、双招双引、项目建设、城市提升、改革开放、乡村振兴、社会治理七项重点工作,奋力开启北部新区建设新局面,以优异成绩向新中国成立70周年献礼。
  对于今年的发展,济阳区也确立了主要预期目标,其中,生产总值增长9%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0%左右;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1%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左右;实际到账外资6500万美元;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左右;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2%以内。
配建200套人才公寓
改善创新创业环境

  今年的济阳区,坚持把实体经济作为发展的着力点,加快构建具有济阳区特色的“321”现代产业体系。具体来看,济阳区将做大做强传统产业。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抓好规模扩张和提质增效,促进传统优势产业“老树发新芽”。培育壮大新兴产业。统筹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和政策链,聚力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生命科技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同时,提速发展现代服务业。坚持发挥优势、补齐短板、突破重点,大力促进传统服务业优化提升,加速新兴服务业培育。
  双招双引将成为今年济阳区的“一号工程”,深入实施“1517”招引工作体系,构建全员招商与重点招商结合、招商引资与招才引智并重的新格局。在这一方面,济阳区将通过强化专业招商,加强链条招商等方式,加强招商引资。此外,济阳将实施人才培育工程,设立1000万元人才工作专项资金,提升人才吸引力。并且开工建设人才大厦,吸引高端人才进驻,推动招智引产。配套建设200套人才公寓,改善创新创业环境。
  项目建设,为城市发展带来强大的后劲。济阳区将牢固树立“项目为王、落地为要、投产为上”理念,加快推进全区重点项目建设。坚持领导挂帅,实行区级领导包挂重点项目工作体制,明确服务主体,切实沉下身子,现场办公,及时研究解决项目推进中遇到的难题。
  “坚持以改革增动力,以开放促发展,进一步释放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赢得发展新优势。”报告指出,济阳区将以更大力度改革攻坚。今年,济阳区将启动政府行政机构改革,3月底前基本完成改革任务,还将抓好国有企业集团化改革,组建农发集团、城建集团,成立环卫保洁公司。此外,济阳区还将继续深化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加大部分事业单位的企业化改革力度。同时,还要探索推进镇(街道)绩效考核试点改革。
补齐民生短板
满足市民新期待

  济阳区还将聚力推进城市提升。以快速城市化和提升工业化“两化”融合战略为引领,按照与中心城区高度融合的要求,全面提升城乡规划建设管理水平。
  孙战宇表示,今年,济阳区将完成城市总体规划和澄波湖、大寺河等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报批,加快编制公共交通、供热等专项规划。在棚改旧改工程方面,将完成棚改旧改三期2866户居民、35万平方米拆迁和前期未征收房屋的征收拆迁工作。启动富阳嘉园、凤凰社区、建筑公司和针织厂四个安置区建设,确保产权调换区、菅家社区、滨河社区部分房源竣工验收。
  拆违拆临、建绿透绿是提升城市形象的重要方法。今年年内,济阳区将完成拆违拆临100万平方米以上,完成裸土治理5万平方米、新建道路绿化提升33万平方米。  
  在发展的同时,济阳区还将坚持民生优先,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在发展中补齐民生短板,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
  今年济阳区将优化教育资源配置,迁建第二实验中学,改建实验幼儿园,建成启用永康街小学、第二实验幼儿园。完善便民设施,建成启用滨河社区、正安社区、康瑞社区3处农贸市场。加大助残力度,实现高中(中专)及以上学历在读残疾学生和残疾人子女教育资助、残疾儿童康复救助、有需求的残疾人辅助器具适配“三个全覆盖”。加快卫生设施建设,迁建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完成妇女儿童医院主体工程。
  实施老旧住宅小区改造,完成雅居园六区、武装部宿舍楼基础配套更新和环境整治提升。改善商业街环境,对兴化步行街和老城商业街店铺立面、道路、管线等进行整体改造提升。强化科普阵地建设,建成启用区科技馆。
  此外,济阳区还将完善养老服务设施,建设1处区级综合养老服务中心和1处街道养老服务中心,建成3处城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和6处农村幸福院。并且加强司法救助,为困难群众和农民工办理援助案件300件以上。加大职业技能培训力度,全年新增城镇就业2900人以上,农村劳动力转移9500人以上。通过这些实事,让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更浓的幸福感、更强的安全感。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