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晚报网

发挥中医药优势建智慧康养小镇

   人大代表蒋霞: 医养紧密对接,老人安享晚年
济宁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医养健康产业要因地制宜
  人口老龄化是当前日渐突出的热点、难点问题,近年来,济宁市卫生健康委员会探索实施了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多路径医养结合服务体系,把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和“万名保健医生进农户”活动也有机地结合起来,居民健康与养老意识有了明显增强。
  “日常子女时间有限,而不少高龄、留守老人以及失能、半失能老人又需要照顾,因此需要打造更多的医养结合项目,并鼓励社会组织或企业一起参与进来,不断探索创新,更好地满足老年人多层次、多样式、个性化的健康养老服务需求。”市卫生健康委相关负责人介绍,作为全省医养结合示范先行市,市委、市政府将医养结合工作列为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十大产业之一,通过促进医疗卫生和养老服务有机结合,以及医养产业与相关产业的融合发展,可构建“医、养、健、智”四位一体的医养健康产业链。
  该负责人坦言,在市一级,要依托市直及省属驻济医疗机构,采用多种融资模式,打造若干个重大医养结合项目,满足群众高端需求。在县一级,要进一步畅通医养结合机构审批“绿色通道”,引导医疗机构、养老机构主动向“大医疗+小养老”“大养老+小医疗”或“医疗、养老并重”发展,支持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通过托管、双向转诊等形式,建设医疗养老联合体。在乡一级,重点推广居家医养服务。“要因地制宜,科学确定各地健康产业发展重点,引导特色优势领域优先发展和集聚发展。通过骨干企业、重大项目的示范引领作用,推动全市医养健康产业加快发展,提高更多老人的晚年生活质量。”
  本报记者 李锡巍 唐首政

  “第一代独生子女的父母已步入老年,独生子女养老压力很大,现在不少老人的养老,对医疗康复护理等方面的需求不断增加。”从事护理工作出身的人大代表蒋霞说,一些基础养老机构难以提供专业化医疗、护理服务,医院又无法对大病恢复期、后期康复、慢性病康养等提供生活护理。对于留守老人、高龄老人、失能、半失能老人,医养结合就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目前,蒋霞所在地区已实施了家庭医生上门签约、“养老院办医院”、“医院办养老院”等模式,基础养老有了一定的改观。“医养结合的关键也是难点是让医疗资源进入养老机构,我们医院也在不断探索中,寻找适合当地实际情况的解决办法。”蒋霞介绍,她所在的医院已向上建立了医联体,将优质资源引进来,建立了双向转诊。同时,也与下层基层不断建立医联体,把好的资源下沉。
  “养老行业医生、护士等专业技术人员工资收入普遍比不上医疗机构,招人难和留人难的问题比较突出,医养结合项目还需要更多的爱心人士、机构参与进来。”蒋霞介绍,医养结合工作起步时间较短,仍处于探索阶段,支持保障政策分散,涉及的部门较多,各部门间未实现有效衔接。希望有关部门积极参与办理与“医养结合”有关的工作,真正做到“不再让市场主体跑来跑去”。
      本报记者 唐首政
  人口老龄化以未富先老和慢病高发为特点,老年人的医疗卫生服务需求和生活照料需求叠加趋势愈加显著。
  “济宁作为山东省人口大市,老龄人口基数大,医养供给缺口难以满足老人群体的现实需求,人民群众对医养结合产业的巨大需求和目前医养结合产业的发展现状不能完全匹配。”王祥生提出,中医药是健康养老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在促进全民素质健康教育上有着一定的优势。面对老龄化不断加快的趋势,中医药所具备的医疗、预防、保健等全方位价值,具有“简便验廉”等特点。可以通过发挥中医药优势,促进智慧型康养小镇建设。
  “医养结合应充分发挥中医药的优势防病治病,让中医药知识渗透日常生活中,大家掌握中医健康养生的知识,对于一些多发病,就能在前期进行中医的干预,达到‘治未病’的效果。”王祥生说,对于已患有病症的老年人,发挥中医药优势来防止或延缓病情的加重,中西医相互融合,使病症快速康复。
  为了丰富医养结合服务体系,王祥生还提到,可以完善综合医院中医药科室设置。鼓励中医医院建设治未病科、老年病科、康复科等,鼓励养老机构与周边较大的医疗卫生机构开展多种形式合作,为养老机构老年人提供医疗巡诊、急诊急救、中医养生保健等服务。
          本报记者 李锡巍 唐首政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