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晚报网

幸好,人生有别离

  1月22日林清玄微博更新
     1月23日,中国台湾知名作家林清玄去世,终年65岁。
  在1月22日上午,林清玄还发了微博,“在穿过林间的时候,我觉得麻雀的死亡给我一些启示,我们虽然在尘网中生活,但永远不要失去想飞的心,不要忘记飞翔的姿势。”文字间,有他一如既往的禅意。接受本报记者采访的文学评论家表示,林清玄作品中充满生态禅意,以平实通俗的文字表达传统文化哲理,这是林清玄作品拥有庞大读者群的重要原因。
  本报记者 倪自放

农夫之子有个作家梦
  林清玄,笔名有秦情、林漓、林大悲、林晚啼、侠安、晴轩、远亭等。1953年,林清玄生于中国台湾省高雄旗山,毕业于新闻专科学校的他,曾任多家媒体的记者或主编等职。
  林清玄出生在中国台湾的偏僻乡村,祖祖辈辈都是农夫。他曾回忆,小时候考试挂了科,父亲却“高兴”地说,终于找到农夫继承人了,因为哥哥姐姐成绩很好,不可能继续当农夫了。但这个农夫之子却有一个作家梦。“第一次发表文章时,大家就都说我是天生的作家。”林清玄曾这样回忆自己的处女作。小学三年级即立下了一个志向:要当一名作家。父母并不知道写作为何事。林清玄小时候说长大了要当作家,说作家就是写写东西就可以收稿费,还因此被父亲怒斥:“哪有这么好的事?”
  虽然几乎没人相信他的这个理想,但林清玄已开始为此努力了。立志从文的林清玄每天都在不断地写——小学时每天500字,中学时代每天1000字,大学时每天2000字,毕业后每天3000字,几十年来一直坚持不辍。
畅销书表达生态禅意
  林清玄最为明显的一个标签,是中国台湾地区作家中最高产的一位,也是获得各类文学奖最多的一位,被誉为“当代散文八大作家”之一。
  林清玄1973年开始散文创作,20岁出版第一本书《莲花开落》。他出版的《在云上》《清音五弦》《心的菩提》《情的菩提》《马尾》《林寺》等,饱含着他对佛教、人生的感悟,非常值得去品味。2012年,他的“菩提十书”重新出版,包括《境明,千里皆明》《心美,一切皆美》《情深,万象皆深》等。2014年,林清玄的禅意散文精选(全四册)出版,包括《不争,是一种慈悲》《不辩,是一种智慧》《不闻,是一种清净》《不看,是一种自在》。
  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张丽军教授说,充满禅意是林清玄散文的重要特点之一,“我更愿意把林清玄的散文称为生态禅意散文,他的散文充满对生命、生态的思考,文中对土地、溪流、动物的理解非常独特,林清玄散文把生态和禅意结合在一起了。”
  林清玄的书非常畅销,张丽军说,这在于林清玄对生态禅意的表述形式独树一帜,“中国现当代文学中写生态禅意的不止林清玄一个,著名文学家废名的散文也禅意十足。但相对来说,不少文学家的生态禅意散文在阅读体验上并不好,比较难读,比如文言较多等等。而林清玄的生态禅意散文非常流畅,自然,满足了大众对阅读通俗性的要求。”
  张丽军说,禅宗的现代化有许多形式,林清玄散文以禅宗为根基,以文学的方式阐释禅宗,这是一种贡献,“充满诗意和禅意的林清玄散文,可以安放读者的内心,这是林清玄散文广受欢迎的根本原因。”
多部作品入选教材
  林清玄的文章多次入选中小学教材,也被大学教材选用,他是华人作家中作品被选入各类教材较多的作家之一。
  其中,林清玄的《和时间赛跑》入选人民教育出版社课标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百合花开》入选冀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桃花心木》入选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
  《桃花心木》从描写桃花心木的形状写起,写到桃花心木树苗和种树人,再写作者观察种树人种树的现象,最后写作者与种树人的谈论。引出了“不只是树,人也是一样,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的道理。
  《和时间赛跑》讲述“我”(指作者)因外祖母去世忧伤不已,后来在爸爸一席话的启示下,从太阳落山、鸟儿飞行中,“我”明白了为什么要珍惜时间;从和时间赛跑的经历中,“我”体会到怎样珍惜时间。
  对于林清玄作品入选教材,张丽军教授表示,仅从入选教材作品理解林清玄散文,显得有些简单化了,“优秀作家的作品是广阔的河流,片段化的解读无法表现作家作品的全貌。”
        作品体现独特生命观
    “林清玄有一天一定会死,但我会保持一颗乐观的心。假如晚上会死,早上我还会在写作,我的书会和你们相伴。”2017年,在一次活动中,林清玄面对读者这样谈起对死亡的看法。
  林清玄1月22日在自己的微博发布的最后一则帖文,也涉及死亡,“在穿过林间的时候,我觉得麻雀的死亡给我一些启示,我们虽然在尘网中生活,但永远不要失去想飞的心,不要忘记飞翔的姿势。”
  张丽军表示,纵观林清玄的作品,可以发现其作品体现了独特的生命观和生死观,“林清玄在许多散文中体现他对死亡的认知。比如他多次提到真花和塑料花,人们为什么喜欢真花?因为它是有触感的,有生命的,虽然生命都会枯萎,会消亡,但它美丽过,所以他把无常视作美丽的枯萎。”
  《人生幸好有别离》是目前市面上林清玄最后授权出版的图书,记录了他对生命、死亡的感触。书中篇章,大多与“别离”有关。“生死离别”为人生大事,是每个人难以逃避,又常常充满困惑的论题。林清玄以其独到的视角,通过禅学思想,在文章中传达了他对这一论题的看法,意味深远,引人深思。篇章大多紧扣“幸好”这一立意,传达了林清玄面对别离时“既感伤又豁达”的态度。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