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晚报网

换个手机注册,体检结果就变样

     说到体检,大家首先就会想到去医院抽血、拍X光片等一系列检查。然而,最近一些商场内出现了一种智能筛查机器人,号称用两分钟时间就能检测身体70多种健康指标,这是真的吗?

  个别结果
与医院体检报告相反

  在北京一家商场的过道和出口处,记者都发现了这款名为康加智能筛查机器人的仪器。这款仪器机身高约1.5米,操作界面包括摄像头、电子显示屏和手掌传感器。机身顶部和旁边都悬挂着广告牌,上面醒目地写着“人工智能帮您远离亚健康”的字样,十分吸引眼球。
  不抽血、不化验,使用者只需将双手覆盖手掌传感器上的电极片、面部正对摄像头,两分钟时间就能获得身体70多种健康指标,这感觉比去医院抽血、验尿、上各种检测仪器便捷很多。而且完成检测后,消费者支付不到20元就可以拿到检测报告,这些条件都吸引使用者进行检测。
  记者在其官方网站查询发现,康加智能筛查机器人生产商为北京康加科技有限公司,目前已在30多个省、市、自治区的机场、商场超市、影院、餐饮连锁店等进行了投放。
  为了验证这款智能筛查机器人检测结果的准确度,记者先去医院进行了全面检查。拿到体检报告后,记者在智能筛查机器人上进行了体检。 
  根据语音提示,记者先是用手机扫描屏幕上的二维码,关注了相应的微信公众号,并通过手机号进行了注册。一两分钟后,检测完成,记者的微信上收到了一份检测报告。
  报告一共分为综合分数、亚健康风险、快乐指数、睡眠质量、BMI体质指数、免疫能力、消化能力、女性功能等十三项内容。
  测试报告显示,记者的检测分数为89分,为亚健康一级风险,快乐指数为压抑,免疫球蛋白和雌激素轻微异常,建议补充维生素B6、钙、锌等,还给出了相应的膳食建议。
  但是记者此前在医院做的体检报告中,这些健康提示项目均未显示异常,相反在医院体检报告中显示异常的项目,在这款智能筛查机器人的检测报告中,也均未提出。
客服称测试结果
由大数据分析得出

  随后,记者更换手机号码重新注册进行检测,所检测出来的结果与记者第一次的检测结果大不相同。
  此次的健康检测报告中,记者的评分仅为84分,显示为亚健康二级风险,快乐指数为愉悦,原本检测出“吸收能力”正常,此次的报告中显示为偏弱;原本检测的“代谢能力”正常,此次显示为脂代谢和蛋白质偏弱;建议补充的维生素也变成了和之前不同的维生素B3、铁等。
  为什么智能机器人测试的结果和医院体检报告不一致,甚至同一个人前后两次测试结果都不一样呢?记者咨询了该公司的客服人员。
  客服人员解释,“筛查机器人不是医疗器械,不诊病断病,产品注册在计算机领域的。其实,它是大数据运算和分析得出的一份报告。”
  客服人员说,筛查机器人做的是大数据趋势关联跟踪,为保证趋势的参考性,每个人只能建立唯一一个健康档案,就是注册时填过的信息,然后在后台识别。如果识别到同一个人用两个手机号注册,那么第二次检测的数据就会随机评分,匹配一个报告。因此第二份做的检测,就不具有参考价值了。
报告链接保健品等
诱导性消费

  对于客服人员强调的健康大数据,记者也咨询了大数据研究方面的专家。专家表示,从2016年开始,国家和医疗行业协会就对健康医疗大数据有了相应的规定和要求。
  大数据研究专家吴纯勇认为,健康医疗的大数据分析,要有权威性或唯一性,包括可追溯性。不能打着所谓的健康医疗跟大数据相结合的旗帜,去做这么专业的事情,体检这么专业的事要交给专业的机构来做。
  除了用所谓的“大数据”生成的体检报告,智能筛查机器人接下来还有招数。
  记者打开“康加健康”APP,点击“品质生活”选项后,页面转入了康加商城,此前检测报告里建议记者服用的各种维生素在这个商城里都能找到,此外还有钙片、鱼肝油等各种各样的保健品;记者在点击“名医咨询”选项后,出现了按科室找医生的名医问答页面,医生均来自北京各大医院。消费者如果想要咨询病情,需要在线支付金额不等的咨询费。
  仅仅凭摄像头和几个金属触点,就想达到诊疗效果?医生表示,这类“体检神器”只相当于一种用于提示身体亚健康的“玩具”,所谓“大数据”得出的结论不可轻信,任何涉及健康的指标,特别是人体成分含量的指标,最精准的还是血液生化的检测分析。如果消费者觉得自己健康亮起红灯,还是应该及时去医院,切不可轻信商家宣传而耽误了病情。
      据央视新闻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