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晚报网

流感这么猛,到底啥情况

     入冬至今,流感在全国大范围流行。上一年的流行让许多人心有余悸,近日,“流感”再度成为街头巷尾热议的话题。
  这一季流感流行情况如何?有没有想象中那么可怕?流感防治有哪些误区?记者为你一一解析。
  目前甲型流感
占90%以上

  北京的上班族彭女士近日出现高烧、连续呕吐等疑似流感症状,随即去一家三甲医院发热门诊就诊。“挂号、缴费和抽血的地方都在排大队,输液的人也特别多。”彭女士说,单位也有不少同事相继“中招”。
  记者调查发现,近期儿童医院急诊科人满为患,中小学校也成为流感重灾区。北京的石女士告诉记者,前一段时间,念初一的女儿班里不少同学得了流感,于是全班停课4天,后来,其他班级也出现类似情况,学校不得不取消了新年联欢会。
  入冬至今,流感在全国大范围流行。看上去来势汹汹,这波流感到底是“什么情况”?
  “流感病毒有甲乙丙丁四种类型。在人群里能持续传播并引起季节性流感的主要是甲型、乙型这两种。”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处研究员李中杰25日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新闻发布会上说,从全国流感监测网络的监测结果来看,目前主要流行的是甲型H1N1病毒,甲型流感占90%以上,没有发现影响今年流感流行的抗原性等方面的变化。
  广东省中医院大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林琳表示,持续高烧不退是本次流感的特点,常伴有咳嗽、咽痛、周身疼痛、打喷嚏流涕。
  国家卫生健康委疾病预防控制局副局长雷正龙介绍,最新监测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已进入流感活动高峰期,南方省份升高趋势趋缓,北方省份处于平台期。“根据专家综合分析,我国2018-2019年流感流行季流感活动水平将低于上一流行季水平。”雷正龙说,未来随着学校和托幼机构放寒假,流感聚集性疫情将逐渐减少。
每个冬春季
都会出现流行高峰

  流感曾经并不怎么引人注意。2017-2018年冬春季节,乙型流感狠狠地“刷了一波存在感”,给人们留下深刻印象;而网络刷屏文章《流感下的北京中年》更让一些人对流感产生了恐惧心理。
  流感真有这么可怕吗?疾控专家介绍,季节性流感在人群中是常见病,是人群普遍易感的疾病。人患流感后能产生获得性免疫,但流感病毒很快会发生抗原性变异从而逃逸宿主免疫。因此,人的一生可能会多次感染相同或不同型别的流感病毒。
  全国流行性感冒医疗救治专家组专家、北京市中医医院院长刘清泉说,由于流感具有较强的传染性,且流感病毒易变,因此不同季节、不同年份会出现不同的流感病毒。
  冬春季是流感等传染病的高发季节。雷正龙说,流感作为冬春季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每个冬春季都会出现流行高峰,只是流行的时间长短、峰值有所不同。
  专家介绍,一般人群患流感后,无并发症者多于发病3-4天后体温逐渐消退,全身症状好转,但咳嗽、体力恢复常需1-2周。有重症高危因素的人群感染流感后,容易出现并发症,严重时可能危及生命。
  “5岁以下尤其是2岁以下儿童,65岁以上老人以及有慢性呼吸系统、慢性糖尿病以及心血管系统等慢性病患者,出现并发症的风险较高,要特别注意预防流感。”李中杰说。
  为何最近身边不少人“中招”?专家表示,冬天天气寒冷,人体对病毒抵抗力减弱,加之人们多半时间在室内活动,窗户常常关闭导致空气不流通,病毒更易传播。
  从中医角度看,“今年北京地区降雨降雪很少,天干物燥,更易形成体内燥热,从而更容易‘感受风寒之邪’。”航天中心医院中医科副主任张昶告诉记者,北方冬季虽然室外严寒,但室内温度高,加之饮食高热量、体育活动少,体内容易形成蕴热。“外有风寒、内有燥热,就形成了‘寒包火’的病态。”
        据新华社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