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晚报网

老城新区融合,老街古巷蝶变

  ▲历下区将推进全省首善之区建设向更高水平迈进。
  历下区将打造天蓝、山绿、水清、路畅、城美的环境。
     2019年,作为全省首善之区,历下区聚焦打造“大美历下、现代历下、幸福历下”和全省首善之区建设。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打造更多亿元楼、特色楼。提升城市建设水平,打造天蓝水净的城区风貌。民生事业更有温度,把历下民生金字招牌越擦越亮。

  文/片 本报记者 刘飞跃      
培育八大百亿级产业
建红尚坊国际创意中心

  2018年,历下区预计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450亿元,增长8%,总量居全省第二位;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8%,增幅跃居全市第一位。在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加大的情况下,历下区主要经济指标均呈现了逆势而上、健康增长的良好态势。
  成绩固然值得骄傲,记者注意到,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无论是2018年的工作回顾还是2019年的工作安排上,历下区都重点提到了产业结构的优化提升。新兴产业比重亟待提高,加快新旧动能转换,紧跟创新发展的时代步伐,已成为历下区的当务之急和应有之义。为此,历下区专门制定出台了加快培育八大百亿级产业的实施意见,主要包括产业金融、文化创意、现代商务、科技服务、大数据与新一代信息技术、医养健康、商贸流通和精品旅游等八大产业。
  据悉,2018年历下区对过去所有用于奖励企业、引导产业发展的资金进行了整合,设立了4.16亿元的区域发展资金,这在以往是没有过的。同时,加快打造燕山大厦人力资源产业、科金大厦、山大路人工智能产业园等特色产业园区,着力推动泰府广场—红尚坊等低效载体的腾笼换鸟,策划打造国际时尚创意中心;结合东郊饭店地块改造,引入了优客工场山东旗舰店,未来将打造新兴产业新的聚集地。
  下一步,历下区将加快实施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持之以恒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认真落实八大百亿级产业发展实施意见,建立完善“百大项目”“千家企业”数据库,明确每个产业发展的具体抓手。
  与此同时,历下区将着眼产业集聚和区域平衡发展,编制产业布局规划,明晰重点片区功能定位和发展目标,加快推进红尚坊国际创意中心、山大路人工智能产业园、中央商务区人力资源产业园、保险中介大厦等重点特色楼宇项目,带动形成区域分工合理、产业特色鲜明、发展功能互补的产业布局体系。
落实“中疏”战略
零散棚户区将启动拆迁

  历下作为全市核心城区,占区域建设面积近一半的老城区全部位于“中疏”战略实施范围内,面临着“双减双增”和实现城市形象改善的双重压力。落实“中疏”战略,首先是对人口的疏解,为此历下区将着力抓好棚改旧改工作,加快推进省粮食局泺源大街片区、甸柳片区等6个项目扫尾,启动文博西、东郊饭店等地块征收,实施拆迁42万平方米,动迁居民1732户。
  今年历下区将对小南营、状元府、题壁堂、寿康楼等地块启动征收拆迁。状元府、题壁堂、寿康楼等地块都是明府城片区内的文保建筑,里面还住着部分居民,不仅生活条件较差,也不利于文物的保护。下一步,历下区将对这些地块近600户居民实施外迁,让老百姓走出“城市孤岛”,彻底改善生活居住条件。
高质量实施城市更新
打造天蓝水净的环境

  为了增强核心城区的活力魅力和竞争力,历下区将高质量实施城市更新,打造整洁靓丽、天蓝水净的城区风貌。全力推动茂岭山周边改造,启动片区征收工作,完成“一河一路”特色街区提升,打造全国“城市双修”示范样板。
  对和平新村等96个老旧小区开展高标准整治,实施既有建筑节能改造100万平方米,继续做好老楼装电梯工作,在开放式小区逐步推广物业化管理,确保整治成果得到长效保持。
  以健全基础设施为重点,进一步优化路网结构,打通燕子山西路、鳌角山南路、荆山东路北延等12条瓶颈路;加快综合管网更新建设,实施佛山街等路段雨污分流工程。以恢复古城风貌为重点,启动王府池子、文庙南广场综合整治,修缮状元府、督城隍庙等文物建筑,多留精品、少留遗憾。
  将拆违拆临进行到底,继续向最难的区域、最硬的“骨头”发力,坚决拆除占路、占绿、占压河道等侵占公共空间的违建临建,重点打造县西巷、历山名郡等37个无违建社区。坚持既拆违拆临又便民利民,新建提升早餐点、便利店100处,改造千佛山东路、棋盘街等菜市场5处。
  开展“城市绿荫”行动,积极推进经十东路、历山路、解放东路等18条主次干道绿化提升,打造更多的城市绿廊和林荫大道。统筹山水自然禀赋,完成扁石山、半边山等4座山体绿化工程,打造回龙山北、莲花山等5座山体公园;大力推进“显山露水”,结合拆违拆临,对佛慧山北入口和浆水泉风景区进行综合整治,按照城市大花园标准做好龙洞风景区保护提升。
  持续提升防霾治污能力,重拳治理大气污染,抓好控车、减煤、降尘等各项工作,进一步改善空气质量。全面落实河长制湖长制工作要求,坚决打好小清河流域综合治理攻坚战,实施大辛河、羊头峪西沟等6条河道治理工程,消除黑臭水体,打造临水相依、绿水相间的水生态环境。
民生事业更有温度
新增学位9600个

  民之所望,就是施政所向。历下区将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努力让民生事业既有广度、也有深度、更有温度,把历下民生金字招牌越擦越亮。
  坚持就业优先,大力促进退役军人、高校毕业生、困难家庭广泛有效就业,全年新增城镇就业3万人以上。改造提升文化东路等4处街道养老服务中心、十亩园等10处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加快区级养老服务中心和历下三院建设,打造医养结合服务示范新样板。
  今年将继续加大投入,再新建姚家、大明湖等2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加快公办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布点,力争使每个街道都至少有一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通过聘请专家教授下社区坐诊,提高社区的医疗服务水平。新建20条健身路径和2处社区健身场所。
  全面落实基础教育设施三年建设规划,启动刘智远配建初中等22所学校和幼儿园建设,确保龙鼎学校、盛景二幼等10所中小学、幼儿园交付使用,新增学位9600个。扩大午间配餐和课后延时服务范围。
  促进文化蓬勃发展。扎实做好全省文化消费示范区创建工作,充分发挥国家传统工艺工作站作用,将百花洲打造成“永不落幕”的非遗博览会。完成区文体档案中心建设,扩大优质公共文化服务供给。
  整合“山泉湖河城”自然人文资源,实施全域旅游战略,出台旅游休闲产业规划,打造明府城和“一湖一环”夜休闲旅游线路,让泉城百姓和八方来客感受历下、品味历下、欣赏历下。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