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晚报网

市中发出广纳人才“最强音”

  ▲大美市中努力打造“金牌环境”,实现更高质量发展突破。   市中区供图
  山东数字经济产业园开园。 市中区供图
     近年来,市中区的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高,“双招双引”政策成效显著,为经济的腾飞插上了翅膀。今年,市中区将重点打造二环南路科技创新带,吸引更多高端项目落地;高质量人才集聚,努力让生态环境最美、营商环境最优、社会环境最稳,成为市中的靓丽名片。打出生态环境、营商环境、社会环境的靓丽名片,实现更高质量的发展突破。

  本报记者 于悦      

培育科技新动能
推动“国字号”项目落地

  “科技”是市中区四大强区战略之一,也是促进市中区发展的不竭动力。在科技创新方面市中区优势明显,科技项目中,山东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已经开工建设,国家科技领军人才创新创业(济南)基地正式启用,国家海外人才离岸创新创业(济南)基地总部确定落户市中。目前,市中区是全国唯一汇聚两大“国字号”人才基地的区县。
  同时,市中区还与哈工大机器人研究所、山东栋梁科技设备有限公司合作共建了哈博特机器人研发中心;与上海交大合作共建了云智区块链与人工智能研究中心,为培育科技创新力提供了强有力的平台支撑和人才支持。全区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88.9%,居全市首位,科技强区战略迈出新步伐。
  今年,市中区将高标准规划建设二环南路科技创新产业带,加快聚集一批科技创新项目、要素、资金和人才,构建政、产、学、研、金、介全面参与、合作共赢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生态体系。具体项目上,要加快山东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建设,做强国家科技领军人才创新创业(济南)基地和国家海外人才离岸创新创业(济南)基地,推进工信部数字经济协同创新研究院、国家信通院山东分中心等“国字号”项目落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和推广。
  同时,市中区还将高水平举办好中国(济南)国际数字经济高峰论坛、首届“泉城杯”国际工业设计大赛、国际教育设施推介会以及第三届全国工业机器人应用技术技能大赛等一系列活动,通过活动招引科创项目和科技人才,努力打造科技强区,助力区域性科创中心建设。
“人才+项目”协同引才
集聚优秀创业团队

  科创产业等新兴产业的发展,离不开高质量的项目和人才,今年市中区将在双招双引上继续发力,始终把“双招双引”作为经济发展的“生命线”,以大招商、大引才培育大产业、带动大发展,力争全年引进千万元以上项目1000个、亿元以上项目100个,引进创新创业高端人才20名,最大限度激发市中发展活力。
  招商方面,市中区着力构建“全面撒网、快速对接、专业论证、精准捞鱼”的工作体系,强化楼宇、园区、控股、财金等招商平台功能,聚焦数字经济、智能制造、科技创新、新兴金融、医疗康养等产业,大力开展专业招商、精准招商,重点引进落地就能产生贡献的产业及具有突破性和带动性的项目,着力引进一批总部型、基地型、龙头型项目,增强产业竞争力和吸引力。
  “你有多大才,就为你搭多大台。”市中区以这种理念发出广开进贤之路、广纳天下英才的“最强音”。深化“人才+项目”协同引才模式,“为项目找人才、为人才找项目”;加快推进山东齐鲁新经济研究院落地,依托“院士专家基层服务站”“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引进国内外前沿技术与顶尖人才,集聚优秀创业团队。大力实施人才安居工程,开展“人才服务年”活动,制定“创业助理”办法,在住房、子女入学、医疗保障和创业融资、科研配套等方面全力做好服务保障,为各类人才搭建市中舞台、创造市中机会。
  市中区还将高水平举办好中国(济南)国际数字经济高峰论坛、首届“泉城杯”国际工业设计大赛、国际教育设施推介会以及第三届全国工业机器人应用技术技能大赛、中国工业设计协会年会、中国广告论坛、首届“山东新经济发展论坛”等活动,全方位深化对外开放。
切实为企业纾难解困
全力打造“金牌环境”

  环境的优劣是一个地区发展至关重要的因素,“良禽择木而栖”,哪里的环境好,哪里就能吸纳集聚更多的资本、更多的企业、更多的人才,就能赢得发展的先机。2019年,市中区将在环境打造上攻坚突破,彰显品质市中新风貌,首先要打造绿色秀美的生态环境。围绕天更蓝,全面落实“气十条”,大力实施气代煤、电代煤改造工程,狠抓扬尘污染治理,持续改善空气质量。围绕水更清,全面落实“水十条”,实施兴济河景观提升、大涧沟上游黑臭水体整治等工程,启动陡沟河、玉符河沿线村庄生活污水治理工程。围绕山更绿,加快推进九曲东山、老虎洞山等4座破损山体治理,新建、续建万灵西山、双山顶等6处山体公园,不断提升绿色“肺活量”。
  围绕营商环境,市中区将继续坚持事项“一次办成”,深入落实优化营商环境35条措施,开展一诺受理办、一网全程办、一端简化办、一站就近办、一厅集合办的“五个一”服务,让政务服务更精简高效。全面落实好促进企业发展100条措施和“1+11”人才新政,大力实施市场主体“倍增计划”和企业上云行动,既当好“店小二”,又当好“急郎中”,切实为企业纾难解困,全力打造“金牌环境”。
  同时市中区还要加强食品药品监管,深入开展保健品市场整治,保障饮食用药安全,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深入推进应急管理体制改革,夯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强化管控体系及防控能力建设。严厉打击非法金融活动,严惩非法集资、套路贷、校园贷等犯罪行为,努力让生态环境最美、营商环境最优、社会环境最稳成为市中的靓丽名片。
构建畅达的交通体系
服务区域经济发展

  除了生态环境的打造,市容市貌的改造也不可或缺,今年市中区对城区6条道路、26栋楼体及旅游路两侧绿化带进行夜景亮化。继续实施铁路沿线整治工程,对玉函路、舜耕路、经七路等20条道路进行绿化改造提升,对振华商厦东侧进行绿化,建设健身广场、公厕等设施。在小龟山西侧建设工业设计主题公园。实施二环西高架市中收费站及周边绿化提升工程,绿化提升约5万平方米。对经十路、顺河东街、二七新村中路、103省道等道路进行大树补植,增加城市绿荫。对45处开放式小区和产权不清的小区以及背街小巷进行绿化提升。实施马鞍山路综合更新二期工程,对经十一路沿线及马鞍山路新华社、新世界商城、齐鲁文化城、珠宝古玩城等进行立面出新和亮化。
  在打造金牌环境的同时,市中区还将全力构建畅达的交通体系,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更便捷高效的条件。今年市中区将进行顺河高架南延、济泰高速、轨道交通等工程建设,打通领仁路南段、玉兴路南段等瓶颈路,着力构建外通、内畅、互联的现代交通体系。对民生大街(经七路—经十路)、纬四路(经六路—建国小经三路)等道路进行提升改造,馆驿街周边、阳光新路中段、万寿路等6条道路进行环境综合整治。对赵庄村至杨台村路、新平至丰齐路、吴寨路至历城界等3条村道实施路网提档升级。对党寨路、西仙村路等9条道路进行养护大中修。实施铁路涵洞亮化工程。完成党西铁路桥、东红庙北路、白马山南路等积水点改造。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