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晚报网

坚持“三区引领”,天桥助力省会扬起龙头

  天桥区将打造携河发展主城区。
  山东中科科技园项目全面建成投产。
     2019年,是天桥全区上下统一思想,以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闯劲干劲攻克发展突破口的关键一年。
  新的一年,天桥区将面对发展重任“心无旁骛干事业”、面对转型机遇“主动作为抢先机”、面对复杂形势“苦干实干加油干”、面对激烈竞争“奋勇争先创一流”,推动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呈现稳中有进、转型加快、质量提升、民生改善的良好态势,赶超发展再次迈出坚实步伐。


  文/片 本报记者 戚云雷      通讯员 杨子        
打造携河发展主城区
当好先行区腾飞“翅膀”

  2018年,天桥区圆满完成了区第十八届人大二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预计全年实现生产总值525亿元、增长8.2%;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95.5亿元、增长10.5%;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5.17亿元、可比增长10.15%;实际到账外资4450万美元,完成出口创汇28亿元。
  对比2018年的经济和2019年的预期目标可以发现,新的一年,天桥区经济发展将继续保持平稳。在生产总值方面,预期保持8.2%的增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方面,2019年增长预期将比2018年多0.5%,达到11%;此外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将预期增长7.5%,并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
  2018年是天桥区的“拆迁突破年”,省市级棚改安置房开工2047套,完成签约3775户,拆迁面积114万平方米,超额完成全年任务。2019年,天桥区将继续推进棚改旧改项目,同时还坚持开放包容理念,统筹黄河两岸发展,突出品质提升和产城融合,打造携河发展主城区。
  根据黄河南北的不同情况,天桥区确定了不同的发展思路。黄河南主要突出功能品质提升,聚焦重点区域、重点片区,加大功能性项目和产业载体建设力度,增强城市转型的新支撑。而黄河北则突出产城融合,加快对接济南新旧动能转换先行区,同时完善基础设施配套,将区域短板变为地缘优势,当好“先行区”腾飞的“翅膀”。
打造动能转换样板区
建江北最大机器人研发基地

  过去一年,天桥区围绕新旧动能转换强化项目带动,使得产业发展势头强劲,创新驱动显著增强。2018年“成绩单”显示,天桥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70家,新材料、智能制造、光电通信等百亿级产业集群势头强劲,全区电商网络零售额突破450亿元,继续保持全省各县(市、区)第一。2019年,天桥区将加速培育新动能,全力以赴推进高质量发展。坚持项目带动、创新驱动,推进产业优化升级,增强经济质量优势,打造动能转换样板区。
  为提升新型工业化竞争优势,天桥区将对标全市十大千亿产业,把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放在首位,大力发展鑫茂光纤预制棒、东珩胶体等填补国内空白的骨干企业,扶持壮大芯合科技、德晟机器人等人工智能项目,努力打造江北最大的机器人研发和维修服务基地。重点发展数控机床、高端装备制造、精密仪器等新产业、新业态项目,全面带动智能制造行业升级。突出天鹅棉机等上市企业的带动作用,挖掘绿洲清洗、三星灯饰等传统企业的创新潜力,提升药山科技园品牌价值。
  同时,积极推进北园、泺口、药山等商圈建设,提升传统产业,布局新兴业态。依托四大电商产业园,着力孵化、培育和壮大一批电商龙头企业,打造全省电子商务产业高地,力争电商网络零售额突破600亿元。依托济南传化、巴夫洛等高端物流载体,加速物流企业整合提升、跨河集聚。
  此外,还要加速楼宇资源整合与布局优化,吸引优质资本和品牌企业入驻,发展壮大黄台商业综合体、滨河商务中心等楼宇载体,积极推动“四建·新旧动能转换总部基地”建设。
打造科技创新示范区高新企业数创新高
  科技创新是城市经济发展的驱动力,2018年,天桥区历史性上榜“全国科技创新百强区”,科创要素加速集聚。孵化器和众创空间累计达到14家,研发机构增至66家;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04家,同比增长67.7%,创历史新高。科技成果加速转化,成立齐鲁轨交路桥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深化产学研协同创新,助推新旧动能转换。充分发挥15家高校科研院所的人才科研优势,加快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全年完成技术合同交易2697项,位居全市第一。预计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48%。
  2019年,天桥区继续把创新摆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以科技创新引领全面创新。围绕打造科技创新示范区,发挥辖区科创资源优势,建立完善科技协同创新机制、产业协同发展机制、创新平台共建共享共管机制,集中力量打造一批产学研互动发展平台。
  同时,依托国家小型微型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中关村海创园济南新动能产业基地等,在新材料、智能装备制造等领域打造一批高端研发机构,为区域新旧动能转换提供核心竞争力。
办好18件民生实事
让群众更有获得感

  2018年,天桥区切实把惠民利民的事情办好办实,社会事业和民生领域累计投入29.16亿元、占区级财政支出比重达到77.2%。新的一年,为积极回应民众新期盼,天桥区将进一步加大民生投入,办好18件民生实事,让人民群众更有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首先,将着力提高保障水平。把稳就业摆在突出位置,着力解决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人员等重点群体就业,力争实现新增城镇就业1.3万人。积极培树创业型街道、创业型社区,推动“互联网+创业”,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坚持应保尽保、托住底线,做好居民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社会保险提标扩面工作。统筹推进公益慈善和扶老、助残、救孤、优抚等事业发展,最大限度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
  其次,全面发展社会事业。坚持教育优先,落实中心城基础教育设施年度建设任务,扩大优质教育资源。推进名校发展战略,深化实施“智慧教育”工程,积极创建“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县(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打造健康天桥,坚持医疗、医保、医药“三医”联动,依托医联体完善推广分级诊疗制度;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积极打造省级医养结合示范先行区,实现居家和社会养老服务、养老服务机构与医疗服务的融合“嵌入式”发展;全力做好国家卫生城市复审迎检工作。
  最后,还要繁荣文体事业。加快推进“四馆”建设,积极开展“一村一居一年一场戏”“全民健身日”等多元化、多形式的文体惠民活动;加大“文化惠民消费季”投入,打造“天桥非遗”等特色品牌,提升文体事业发展质量。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