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晚报网

老来乐葫芦缘

  王君登手拿一只刻有二十四节气的葫芦,正滔滔不绝地讲述制作过程。
  王君登的爱好十分广泛,除雕刻葫芦,他还擅长篆刻与书法。
  一套雕刻工具,王君登用了好多年。
  说起雕刻过程,王君登如数家珍。
  从客厅到书房,目之所及,都有王君登雕刻的宝贝。
  扫码看视频
     文/片 本报记者 戴伟

  走进济南市民王君登家,客厅里雕刻成的各色葫芦首先映入眼帘。如何设计好各节气的分布,如何在圆形葫芦上刻线、刻字……手拿一只刻有二十四节气的葫芦,老人正滔滔不绝地讲述制作过程。
  1928年,王君登出生于山东莒县,年轻时参加革命,后在省直机关离休。老人十分喜爱书法、篆刻,随着年龄的增大,慢慢对雕刻产生了兴趣。2015年,王君登因癌症接受治疗,出院后老人又开始揣摩葫芦的雕刻技法。除在市场选购,他还在阳台上种植葫芦,把它们晾干,再在上面刻画、刻字。
  91岁的王君登步履蹒跚,与人交流时却思维敏捷。他平时喜欢上网看新闻,因此雕刻出来的葫芦样式也多,还会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字样雕刻在上面,送给亲朋好友或挂在家里勉励子女。
  葫芦谐音“福禄”,自古就被视为吉祥物,它代表着中国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王君登说,他喜欢接受新事物,心情开朗,爱动手、动脑,这就是他战胜癌症的法宝。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