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晚报网

一家三代矿上人生

  张茂伟(左)正在讲解安全操作规范。
  ▲张茂伟正在检查电源通风系统。
  ◥张茂伟抽空到调度指挥中心看儿子张明明。
     文/片 本报记者 左庆

  “今年过年能回去吧?”“说不准,得看值班安排。你呢?”简短的对话好像许久不见的朋友。其实他们是父子俩,在一个单位工作,还在一个公寓楼不同房间住宿,由于倒班,见一面并不容易。
  “平时一个在井上,一个在600米井下,电话打不通。我是三班倒,8小时一个班……时间倒是有,就是不凑巧。”51岁的张茂伟说,“我只能抽空到他值班的调度指挥中心看看他,聊上几句。”张茂伟和30岁的张明明是父子俩,都是山东能源临矿集团新驿煤矿的职工,平时都生活在矿上。矿上的生活安排得不错,有单身公寓,洗衣房、运动场都有,但就是离家比较远。
  “我父亲张延运就是矿工,那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下井纯粹靠铁锨、镐头、电钻挖煤,是不折不扣的煤黑子。我工作的时候,先把井下推进等一线工作干了个遍,现在在安监部门,就是安全监督检查……”安全是煤矿的生命,检查时刻不能放松,人身安全、违法作业、设备安全、供电安全,所有与煤矿有关的都在老张的检查范围之列。
  51岁的张茂伟家在枣庄,有一子一女。平时老父亲和媳妇、女儿在老家,他和儿子在矿上,每个月轮休两次回家看看。“儿子不用下井了,他是山东科技大学科班出身,有文化,在矿上调度指挥中心。”说起儿子张明明,父亲颇为骄傲,嗓门也大了许多,“那里是整个矿的大脑,所有指令都在那里发出。”张茂伟神采奕奕地说。
  由于家属过去经常带孩子来煤矿看看,孩子们对煤矿也有了感情,张茂伟的女儿参加工作也去了枣庄煤矿,儿子在临沂煤矿,如今81岁的老父亲张延运倍感欣慰,他终于有了第三代接班人。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