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晚报网

即将开展的非遗过大年摄影展。 

     即将开展的非遗过大年摄影展。
  高大气派的群众艺术馆新馆。
  新馆融合了现代科技
与传统文化元素

  作为济宁市文化中心最北侧的第一个场馆,济宁市群众艺术馆新馆自设计之初就融入了许多高科技建筑技术。曾经参与施工的项目负责人介绍说,艺术馆新馆是采用时下最先进的装配式建筑技术,建筑顶层是在工厂里直接组装好的钢构件,然后拉到工地上进行现场焊接,再利用巨大的行动履带吊车,将整块重达近百吨的钢构件直接吊到屋顶进行焊接即可。
  而如今包裹在这些巨大钢构件之外、颜色如原木的造型,不仅工艺复杂,其实还蕴含了济宁的文化元素,“建筑的外立面采用了一种叫做‘碎化’的设计理念,通过将立面格状化,使其看起来像是‘鲁锦’的肌理。”济宁市群众艺术馆馆长纪文杰介绍说,而“鲁锦”正是济宁特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走进新馆的大门,当记者登上十几级台阶之后,眼前是豁然开朗的中庭。抬头望去,巨大的中庭一直通向天顶,让整座场馆显得非常宽敞明亮,四周的功能区也一目了然。纪文杰介绍说,这块中庭是一个起到中心作用的通高共享空间,围绕它的是一个二层到五层循环上升的整体性流线串联起来,按功能进行分区、相对自身成环的四个区域性流线,让群众可以更加有选择性、更加灵活的进行一系列活动。
  “这四周便是各种功能区,不仅设置了音乐、舞蹈、书法、美术等功能房,二层、三层还有非遗展室、非遗体验课堂。”此外,刚刚于30日录制完成的济宁市网络春晚,便是在可以容纳500人的群星剧场进行录制的。“这座小剧场设备先进、功能齐全,在设计上特意采用了突出式舞台,形成了与观众席一体化,今后各类演出都可以实现舞台与观众的有效互动。”
2月1日试运行当天
馆内馆外好戏不断

  看完了这座气派非凡的“年夜饭桌”,上面究竟会上什么样的年夜饭,自然是最令人期待的。为了让济宁人能够在这座现代科技与传统文化完美融合的场馆里,尝一尝浓浓的传统年味儿,也同时为了迎接这座新馆试运行,2月1日, "让优秀传统文化新起来、活起来"系列活动将于试运行当天同步启动。
  纪文杰介绍说,此次系列活动经过精心布置,从馆外到馆内到处都是“惊喜”。“在馆外的广场上,我们布置了三处全市优秀民间艺术展演的舞台,来自鱼台的盘鼓、金乡的舞狮、兖州的花棍舞、邹城的阴阳板、嘉祥的秧歌和高跷、汶上的太极拳等各县市区最具传统的民间艺术,都会齐集亮相。”
  而在馆内,精彩活动就更是一个接一个了。二层的非遗成果展示区将举办全市非遗手工技艺作品展销会。40余位非遗传承人将在这片新天地里,用剪纸、面塑、翻花、虎头鞋、泥塑等传统技艺,向广大市民们营造出一个原汁原味儿的中国年氛围,唤起无数济宁人对童年时的春节记忆。
  二层的群艺互动区将举办全市文创产品展销会,萌萌的诗礼夫子、精致的鲁锦华服、有趣的传统文化图书等都会亮相,届时,咱济宁人自己的文创产品也将成为这个春节,济宁人最拿得出手的新年礼物之一。此外,二层中厅北侧是《老济宁记忆》画展,南侧则是“非遗过大年”摄影展。
  记者了解到,除了上述这些精彩活动之外,新馆今年春节期间也“不打烊”。传承人们将以自愿的形式,春节期间不定时的在馆内开展非遗技艺体验。同时,馆内还在举办艺术培训成果展的同时,面向全市开启春节后的艺术公益培训班预约登记,公益培训包括了少儿书法、美术、舞蹈、古筝、钢琴等十几个项目。
  模仿传统榫卯结构造型的房顶。
  宽敞明亮的练功房。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