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晚报网

以梦为马 共担繁华

  我喜欢钢琴、舞蹈、快板、主持;喜欢读书、爬格子、涂鸦;热爱旅游,到过许多国家。我曾考过年级前10名,在英语、科技创新、地理等各种竞赛中获得奖项。多次被评为校三好学生、优秀团员。
   青岛一中  高三6班  肖怡然
我眼中的我
  有几只雀儿停在了窗沿,低头看看眼前沉思了许久却依旧解不出的数学题,叹了口气,甩开手中的笔走到窗边。抬头是蔚蓝的天,远望是无尽的城市群,如蚁般穿梭的汽车沿路向前而后消失,我闭上眼睛,心里满是对自己的不自信和对未来的迷茫。突然,一个念头在我脑海划过,曾经,我眼前这片土地是如何模样?
  十八年,往昔的零星碎片走马灯般闪过,时间从未停止向前,是我成长的轨迹也分秒旋转出中国建设的节奏,在那些被遗忘的时间罅隙里,万物来来往往,新旧交替,经济腾飞,科技进步,人工智能悄然与生活进行着同化,而在我的记忆之前,在长辈人的言语里,却也是另一番模样。
  在我小时候,最喜欢听外婆讲故事,讲那些她小时候的故事。那时的中国,刚刚弥散了硝烟,百废待兴,还在摸索着前行,人民的生活自然窘迫不堪,但依旧怀揣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一个从小衣食无忧的年幼孩童,没吃过的窝头,没见过的“大肚子娃娃”,哪个不是新奇玩意儿。外婆总是搂着我说:“我们小时候啊,人都穷,穷,哪像你们呐,这么幸福。”,可那时的我哪会懂,曾经的中国,如何落魄;当代的生活,何等富足。又是如何的一种力量,造就了现在的中国。
  后来啊,讲故事的人换成了妈妈。在她的曾经里,第一次接触电灯的惊喜,第一次听说网络的好奇,这些对我来说触手可及的日常,在彼时的中国刚刚起步发展。其实,父母一辈的人,才是真真正正见证了中国的变革,他们跨着时代分割的时间线,怀着坚强的信念,顺着他们前半生的使命,在后半生里或矍铄或踽踽前行。
  而现在,我成了记述故事的人。我见过一栋栋高楼拔地而起,见过国防科技建设的从无到有,然而世间万事,似乎轻易在指缝间溜走,如何让他们镌刻进新时代发展的历史潮流,成为一个个跨时代的节点,迷茫总会在黑夜袭来,侵上心头,难以释怀。
  恍然,城市的喧嚣将我拉回了现实,对面窗上映着飘忽的白云,桌上的习题集重重叠叠,突然明白,这段故事,需要我,需要我振作起来,需要我们以信念为笔,以汗水为墨,用我们的行动做好自己,用我们的努力参与进这个社会的发展,用我们的经历去书写那一章章精彩绝伦的故事。
  十八岁,芳华年纪,置身于现今,好似冥冥之中就担了一份责任。我们在高三的课堂里激扬文字,挥斥方遒,我们的未来看似虚无缥缈却清晰可见、触手可及,中国的未来永远都是青年的,我们就应当秉承当代青年的意气风发,砥砺而行,用自己的行动诠释青春的内涵,继承并发扬先辈博学笃志、慎思明辨的传统,张扬个性、勇于创新,为中国建设添砖加瓦。
  四十年前的一个圆圈,开启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全新征程,年复一年,这座城市日新月异,祖国发展拾级而上;四十年后的一颗种子,在一个女孩的信念间生根发芽,滋长蔓延,敦促她投身国家建设,与祖国共担辉煌。
  于是,复执笔,写下内心激扬,望未来回首,依旧同途。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