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晚报网

菏泽侯玉林出“家小”聚“家大”

  大年三十看望农村贫困孤儿。 通讯员 吕洪乾 摄
  
  本报记者 崔如坤    

  每年春节前夕,当人们盼望着闲下来阖家团圆时,在菏泽却有这么一个人为了给群众送去书法春联和陪农村贫困孤儿过年而异常忙碌。如今,他已连续组织6届书法名家送春联活动,已连续13年组织爱心人士陪孤儿过年守岁,他就是第六届山东省道德模范侯玉林。
连续6年组织书法家
走基层给群众写春联
  当下很多人在抱怨“年味”越来越淡,对过年的期待与热情也逐年消减。殊不知,“年味”要靠每个人共同营造。某种程度上讲,手写春联就是别样的“年味”。而在菏泽牡丹区每年一度举办的红盾情“万副春联送万家”活动,让众多城乡居民感受到了浓浓的年味。
  2019红盾情“万副春联送万家”活动除第一天在市区外,接下来三天都是走进牡丹区乡村,为农村群众送去新年祝福。
  牡丹区胡集镇胡集村是活动地点之一。1月27日一早,参加活动的书法名家集合后,统一乘车赶往胡集村,为那里的村民送上了满含年味的春联。
  听说书法家们要来给写春联,当日村民们络绎不绝地赶到设在大队部的活动点,翘首以盼。期待书法家们一展风采,也希望得到心仪的春节对联。“精耕细作丰收岁,勤俭持家有余年”拿到这副春联,村民胡老汉高兴地说,这副对联太好了,俺老百姓只有这样才能把日子过好,奔小康。
  在每一个活动现场,家庭和睦、社会和谐、城市发展、新春祝福、美好愿望等等,一副副隽秀飘逸、寓意美好的春联从书法家笔下跃然而出,深受群众喜欢。喜庆的对联、吉祥的寓意,表达出人们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期盼。
  如今,红盾情“万副春联送万家”活动已经连续举办了六届,该公益活动的举办离不开牡丹区市场监管局党建办主任侯玉林的悉心操办。正是在他的组织下,每年春节前夕菏泽书法名家们都会走进社区、走进农村挥毫泼墨,为广大群众送去饱含浓浓墨香和年味的手写春联。
  侯玉林说,通过这种传承中国传统文化习俗的好方式,不仅为群众节省了买春联的开支和时间,还让村民家门口领略到传统书法的魅力,过一个充满传统年味的欢乐祥和春节,“要把这个活动一直搞下去!”
连续13年和爱心人士
陪农村贫困孤儿过年
  每年除夕,在这个阖家团圆的日子里,侯玉林都会陪当地农村的一些贫困孤儿过年守岁,今年已是第13个年头。
  2月4日是农历大年三十,下午2点30左右,牡丹区“红盾情”爱心委员会主任侯玉林,带领“红盾情”团队开启了第13次“红盾情陪孤儿一起过年”的爱心之旅。
  驱车几十公里, 在当地老师等爱心人士的帮助下,侯玉林带领“红盾情”团队带着米面油、新棉被等爱心物资,先后来到牡丹区都司镇周楼村、王海村、范屯村的3位小朋友家进行看望,每到一处,爱心人士为孩子换上新衣,侯玉林拿出500元现金送到老人手中,爱心书法家送上大“福”字,也送去了爱心团队的美好祝福。
  随后,一行人带着三个穿上了新衣服的孩子进城吃年夜饭、看春晚、过新年。很快,一行人来到了菏泽城区一家酒店。在酒店,侯玉林和孩子们一起张贴春联和“家”字、“福”字,营造出了浓浓的家的氛围。
  席间,侯玉林和爱心人士不停地为孩子们夹菜、倒饮料,和孩子们交流谈心,给予他们希望和鼓励。他们一边吃着一道道美味的菜肴,一边看着春晚,其乐融融。“我们就是要在春节这一特殊时刻,让贫困孤儿不再感到孤独,真切感受到社会的关爱和温暖。”侯玉林说。
  而谈起陪贫困孤儿过年的缘起,侯玉林说,他以前在乡镇工商所上班,置身基层,更容易接触到贫困群众和家庭。就在2007年的春节前夕,他了解到一个贫困农村家庭的男劳力身患重病,妻子离家出走,一个孩子十分孤僻。他走访时,孩子跟他说过年没新衣服穿、也没好吃的,怕小伙伴嘲笑,放假也不敢出门。
  “越是过年过节,这些孩子越孤单。”这件事让侯玉林内心触动很大,他遂决定每年春节都要陪贫困孤儿过年。当年,他便给那个孩子买了新衣服、给孩子家里送去了米面油等生活用品,陪孩子一起贴春联、放鞭炮、吃饺子……
  就这样,一年复一年,13年来,侯玉林已陪近50个贫困孤儿过年。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