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晚报网

三天两提“严惩诬陷”,撑腰鼓劲也提气

     13日上午,山东省政协十二届二次会议开幕,省委书记刘家义在开幕式上讲话,提出要坚持“三个区分开来”,健全完善容错纠错机制,严厉查处诬告陷害行为,为那些扛重活、打硬仗的干部撑腰鼓劲。在11日上午召开的全省工作动员大会上,刘家义也曾经提出要“严惩诬陷”激扬正气,短短三天之内两次提及这个问题,可见重视程度之高。
  省委“一把手”两次正式表态,将为那些面对复杂环境和尖锐矛盾的干部解除后顾之忧。放下包袱,就能更好地开动机器了。
  当前,改革已经进入攻坚深水区,容易改的问题基本都已经改了,留下来的都是比较难啃的硬骨头。此时继续深化各项改革必然要涉及到重大利益的调整。可以说是,牵一发而动全身,会涉及到很多人的直接利益。攻坚难度越来越大,而且躲不开绕不过,必须得有一大批敢扛事、愿干事、能成事的干部站出来,顶上去,打开发展新局面。
  这两年,山东坚持好干部标准,大力整治选人用人不正之风,各级干部精神状态和干事创业劲头持续高涨,全省各项工作全面“起势”。但是,也有一些干部不仅不干事、不成事,还在“搞破坏”。目前,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民生领域侵害群众利益问题、涉黑涉恶腐败和“保护伞”问题等依然突出。在这个治理过程中,有些干部因为自身既得利益受损,就利用便利的信息交流平台,对那些真抓实干的干部恶意中伤、诬告陷害。
  过去“一张邮票八分钱,要让纪委忙半年”,而现在一个短信或者一个帖子就能做到了。一些敢抓敢管、敢于碰硬,不怕“得罪人”的干部,很容易成为诬告陷害的目标。一些人捕风捉影、道听途说,“有枣没枣先打一杆子”,等到审查调查结果出来,一些原定的工作部署被打乱了,一些干部的正常提拔也被耽误了。
  诬告陷害的危害比起“庸懒散”,有过之而无不及。诬告陷害很容易直接挫伤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你在前面冲锋陷阵,他在后面暗施冷箭,怎么能不让人流血流汗又流泪。如果在一个地方或者部门当中,诬告陷害者得不到应有的惩戒,就可能在局部形成干部的逆向淘汰,导致“圈子文化”盛行,为腐败“窝案”提供温床。诬告陷害最终破坏的是清明的政治生态。
  去年以来,省纪委公开通报4起诬告陷害党员干部案件、澄清7起不实举报的典型问题,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要彻底扭转这种歪风邪气,还需要各级党委和纪检监察机关,以零容忍的态度,发现一起,查处一起,通报一起。最终,对意图诬告陷害的人形成震慑效应,为敢于担当作为的人撑起“保护伞”,使他们能够心无旁骛地干事创业。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