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晚报网

压缩文件简报数量也是一种“落实”

     从2月13日开始,山东正式进入了“两会时间”,新风拂面。会期进行了压缩,会场布置简化了,交通管制减少了,住会人员、外调帮助工作人员和列席人员数量也得到了精简。接下来的几天里,这样的新风还会继续吹拂。比如,不安排与会议无关的活动,尽量压缩文件简报数量,缩减不必要开支等。“两会”上的新举措是务实作风的体现。
  诚然,召开会议、印发文件是部署、落实和推动政府工作的惯常手段,也有必要,但是,开会发文过多过滥会导致形式主义抬头、工作作风漂浮等问题。长此以往,一些干部沉溺于繁文缛节、疲于应付各种会议,难以做到静下心来谋大事,沉下身来抓实事;一些干部习惯于只是对上级的工作部署照本宣科、生搬硬套,降低了行政效能,浪费了公共资源,增加了工作的运行环节和财政负担,甚至还滋生非常严重的“会议腐败”。
  有鉴于此,几天前召开的山东省“担当作为、狠抓落实”工作动员大会专门指出,“转变作风,扑下身子抓落实。先从精简会议文件抓起”,“文件要务实管用,除事关长远和全局发展规划外,原则上不得超过3000字。”此次山东“两会”所采取的压缩会期、精简文件等举措,无疑是对会议精神的及时落实,提高了文件质量,明确了工作重点,体现了求真务实的作风。这不仅让开会有了更明确的规范,也使参政议政行为得到了更明确的规范。最终,这规范将对推进决策机制民主化和科学化起到重要作用。
  当然,仅靠“两会”的示范,还是不够的。好作风是管出来的,更是带出来的。这就要求各级领导干部在平时的工作中率先垂范,坚持亲力亲为、以上率下。只有去掉“花架子”,把工夫用在会议、文件之外,把精力投到具体的项目、任务中,把目光聚焦在基层和群众,及时了解在上面难以听到、不易看到和意想不到的新情况新问题,主动顺应群众的新期待、实实在在回应社会新关切,才能不断在实践中有新思路、新举措、新成就。
  “治国平天下”莫不从“正心诚意”始。“两会”中的新举措,所展现的正是一种“正心诚意”的姿态。“多少事,从来急,天地转,光阴迫”,我们有理由相信,今年的“两会”能产生一系列“连锁反应”,带动起各级各部门清明廉洁、务实重效的政风。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