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晚报网

首届“山水源杯”酒文化有奖征文活动圆满落幕

   品一杯红酒 叙一段真情
  本报文登2月13日讯(实习生 孙韶君) 品一杯红酒,叙一段真情……1月27日,首届“山水源杯”全城征文大赛颁奖仪式在文登众城教育举行,数十名社会各界人士和获奖嘉宾参加了此次活动。
  “身后纵有万古名,不如生前一杯酒。”酒文化是中华民族饮食文化的-个重要组成部分,酒又不仅仅是一种食物,它还具有精神文化价值。作为一种精神文化它体现在社会政治生活、文学艺术乃至人的人生态度、审美情趣等诸多方面。文登作为千年古县,酒文化也根植深远,为更深入地传承酒文化,2018年11月,由文登区作家协会、图书馆、齐鲁晚报联合主办,山水源酒水商行以及众城教育承办了文登区首届“山水源杯”酒文化征文大赛,大赛历时三个月的时间,吸引了全区各个年龄段的文学爱好者的广泛关注和热情参与,本次比赛共收到百余篇征文,这些文章内容丰富,作者构思新颖,寓意深刻,以不同的角度、不同的经历表达了人与酒文化的真实联系,真正体现出了人文主义的真实情感,深化了本次比赛的活动主题。
  “喜欢我家的酒桌文化,那是一个能放心地把自己交付于一杯酒里的地方,酒香和回忆一起飘溢在血液和灵魂里,燃起胸中的惆怅,牵起一段沉醉的往事,在那些或熟稔或素昧平生的相逢里,在那些为爱承诺为情相守的日子里,一起奔赴生命的春天。”宋志广的《红尘一壶酒,三生三世情》向大家诠释了家的含义——温情默契孝悌仁义。
  “樽前拾趣,是酒席间偶得,折射出了酒席上众生相,引人在回味齿颊浓郁酒香的同时,悟出人生的道理,弘扬酒文化,倡导新酒风。”于书淦的《樽前拾趣》让读者通过酒悟出人生道理,倡导人们弘扬酒文化。
  “峥嵘岁月,忙里偷闲,苦中寻乐,凭借着酒的力量,驱散了千辛万苦,战胜了严寒疲惫,不断开拓前行。可见这酒真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大法宝啊,它可以使我们在困境中焕发朝气,活力倍增,豪情满怀,大步走向新的天地。”董强的《陈年酒事》向我们展示了在那个特殊的年代里酒在人们生活中发挥的重大作用。
  为确保比赛结果公正公平,主办方专门邀请了专业的评委,评委们纷纷感慨道:“这次征文活动在短时间内收到了百余篇投稿,是非常不容易的,不仅如此,来稿的体裁也非常广泛,小小说、散文、诗歌、随笔……呈现了创作的多样性,稿件的质量也很高。经过评委们的专业评审,层层把关,严格筛选,最终16件作品脱颖而出,其中,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3名,入围奖10名。
  在颁奖仪式上,征文大赛全程赞助单位山水源酒水商行总经理周建国表示,此次征文活动为中华酒文化的传承、为广大文学爱好者提供了交流展示的平台,山水源酒水商行将不遗余力地支持文登文化事业的发展。
  二等奖获得者苘红伟说,自己差点与此次征文活动失之交臂。“因为这是一个有关酒文化的征文活动,而酒在我的生活当中,是一个很边缘化的东西。婚前,我的老爹是个一辈子不沾酒的人。婚后,我爱人也不大喝酒。而我本人自然就成了一个不解‘醉中乾坤,杯中日月'风情的人。在我放弃这次活动的时候,在微信朋友圈里,几乎天天都能看到活动的征稿启事,被画面里陈列着的红酒吸引了。我们都知道,在酒类大家族里,红酒是对人体最有益处的,也可以说是女人的专供酒。女人给我们这个世界带来太多的美好了,她们一直都是我们赞美和讴歌的一个永恒话题。而红酒是萃取水果的精华而来,也可以说是吸取天地精华而得的,它给人那种温润滋补和醇香甘美的愉悦,与女性的美质是何等的相近,‘女人红酒'这几个字一下子闯进了我的脑海,让我有了动笔的冲动。于是,就有了这篇《女人·红酒赋》。”
  此次征文活动的成功举办不仅弘扬了博大精深的中国酒文化,还充分展现出文登人与酒的不解渊源,给爱酒人一个抒发情怀的平台,让更多人了解到了酒文化,有力地促进了文登的精神文明建设。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