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晚报网

沙特“向东看”,权宜之计还是深谋远虑?

     2月21日至22日,沙特王储兼副首相、国防大臣穆罕默德·本·萨勒曼访华,与国务院副总理韩正共同主持中沙高级别联合委员会(高委会)第三次会议。
  中国是穆罕默德此次外访的第三站,在这之前,他17日至18日到访巴基斯坦,随后19日至20日访问印度。穆罕默德此行原计划还会访问印度尼西亚和马来西亚,但行程已因故推迟。
  自从2017年6月被任命为王储后,穆罕默德成为沙特的实权人物,对内提出“2030愿景”经济计划、逐步推进社会改革,对外牵头多国出兵干预也门局势、封锁卡塔尔、对抗伊朗,因此备受关注。
  穆罕默德掌握实权与美国总统特朗普上台,加速了中东地缘政治格局的调整。随着特朗普政府治下的美国重返中东,原本被奥巴马政府冷落了的沙特,重新找回其在美国中东战略中的支点地位,成为美国政府试图构建的“阿拉伯版北约”的关键角色。
  可是,去年10月初发生的沙特籍记者卡舒吉在沙特驻土耳其伊斯坦布尔领事馆遇害案,对沙特与西方的外交关系造成极大冲击,严重损害了沙特的国际形象,甚至连王储本人也深陷案件幕后主使的舆论旋涡之中。在这一背景下,穆罕默德此次出访亚洲三个重要国家,被赋予了沙特进一步推进“向东看”、拓展外交空间、夯实与其他重要伙伴国关系的特殊意义。
  不过,也不能将穆罕默德此次出访完全放到卡舒吉案的背景下去看待。实际上,从奥巴马政府后期开始,沙特就已开始逐渐调整外交策略。一方面,沙美关系仍然是沙特外交的基础,另一方面,积极拓展与其他大国和地区主要国家的关系,成为2015年1月萨勒曼国王继位以来沙特外交的新着力点。
  以印巴两国为例,巴基斯坦与沙特是传统的特殊盟友关系,二者均是逊尼派国家,沙特多次在巴基斯坦遭遇经济困境时伸出援手,而巴基斯坦则向沙特提供军事和安全保障。巴基斯坦新总理伊姆兰·汗去年9月上台后,首次出访就选择沙特。穆罕默德此访与巴方签署了200亿美元的投资协议,其中100亿美元涉及瓜达尔港的炼化项目。
  印度则是沙特原油出口的主要买家之一,印度大约20%的原油进口来自沙特,双方还是重要的贸易伙伴,穆罕默德计划近两年对印度投资1000亿美元,聚焦炼化、基础设施等项目。
  同时,巴基斯坦和印度都分别有超过250万的本国公民在沙特务工。穆罕默德访问巴基斯坦和印度,可谓精心选择。
  中国则是沙特最大贸易伙伴和重要原油买家,同时双方还在积极推进和落实“一带一路”倡议与“2030愿景”的对接。沙特稳定的原油供应和石化合作,有助于保障中国的能源供给需求,对于寻求经济结构调整的沙特而言,中国在经济发展和产业规划等方面的经验值得借鉴。同时,沙特还成为首个以第三方参与中巴经济走廊的国家,中方也对此表示欢迎。
  这样看来,穆罕默德此访绝非只是为改善国际形象而进行的外交突围,而是近些年来沙特多元外交策略迈出的坚实一步。如果说到访巴基斯坦是巩固“兄弟+盟友”关系、提升沙特地区影响力,那么到访印度和中国则更聚焦能源、投资和安全等领域合作,以此来加持日渐升温的双边政治关系。
  受到国内改革阻力、卡舒吉案等因素影响,沙特“2030愿景”过去一年进展缓慢,具有标志性意义的沙特阿美石油公司IPO被按下暂停键,号称将投资5000亿美元打造的“NEOM未来城市”项目仍停留在纸上,这或许是穆罕默德访问中印寻求进一步战略对接与合作的内部驱动力。
  对沙特而言,美国仍是最重要的盟友和合作伙伴,但沙特同样也吃过美国中东战略和能源政策调整的苦头。虽然特朗普重新将沙特置于美国中东政策的关键位置,但其在处理其他国际事务时频繁暴露出的出尔反尔,估计沙特也会看在眼里、记在心上,这也是特朗普上台后,沙特仍然坚定贯彻外交多元化的重要原因。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