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晚报网

人生真正的美味都在过程里

  《韩熙载夜宴图》局部
  《山家清供:人间有味是清欢》 (宋)林洪 著 费勇 主编 百花文艺出版社
  《火星孤儿》 刘洋 著 人民文学出版社
     □费勇
  林和靖说在梅花间吟吟诗,就觉得人生多么美好,好像什么都不需要了。但事实上,再高洁的人,不论隐居到什么地方,还是要吃喝拉撒,还是要面对生计的问题。据说,林和靖在房子前后种了几百棵梅花树,树上的梅子熟了,就卖掉,每卖掉一棵树的梅子,钱就包成一包,装在一个罐子里,作为生活费用,一年正好用掉一瓦罐的钱。
  而自称为他后人的林洪,好像也喜欢梅花,也有点孤傲,不太喜欢这个人世间。林和靖是躲到孤山里与梅花、鹤鸟为伍,来躲避人类。而林洪,却在吃吃喝喝里,发现了别一世界,流连忘返,忘了人间是非。他写梅花,不是写梅花在水里的倒影,“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而是写怎么把梅花做成美味,吃了。“剥白梅肉少许,浸雪水,以梅花酿酝之。露一宿,取出,蜜渍之。可荐酒。较之扫雪烹茶,风味不殊也。”
  从前的人,有足够的耐心,等待一个季节之后,梅花在杯子里重开那一刻的清香。在林洪的笔下,人生确实不过吃吃喝喝,每天都在吃吃喝喝,但这个吃吃喝喝,不只是吃喝,而是一个过程,甚至是漫长的过程。今天的我们,越来越失去耐心,只要结果,不要过程,然而,人生真正的美味,是在过程里。
  人生的美味都在自然而然的过程里,一刻意就不好玩了。很多所谓的吃货,刻意去什么地方寻找什么好吃的东西,然后,在微博、微信上晒给大家看,把吃吃喝喝这件平常事弄得有点别扭。
  林洪有一次去拜访朋友赵莼湖,另一个朋友茅行泽也在那里,三个人一边聊诗一边喝酒,到了晚上,没有东西吃。如果在今天,我们会叫外卖,会到外面找吃夜宵的地方。但从前的中国人不是这样的。赵莼湖说自己有镜湖的莼菜,茅行泽说自己有稽山的竹笋,林洪说这样可以做一碗羹。于是,就让厨师在家里做了一碗“玉带羹”。
  说到羹,林洪记载了另一种羹,叫太守羹。说是南梁时候的吴兴太守蔡撙,虽然是地方上最大的官,但不喜欢麻烦别人,不愿意骚扰乡亲,自己在房前房后种了些白苋、紫茄,自己做成羹作为日常的饮食。林洪感叹:世界上那些天天享用美食却懈怠于工作的人,难道不觉得羞愧吗?
  所以,林洪写的,不是食谱,而是日常吃吃喝喝里,他发现的那些有意思的小片段。不需要什么珍贵的食材,只需要随手可得的平常小菜。林洪心心念念的,有一道菜,叫骊塘羹,看名字以为是一道什么珍奇,原来不过是青菜煮萝卜;林洪年轻的时候,在骊塘书院读书,每次吃饭有一道菜汤,特别好喝,他就问厨师是怎么做的,厨师说就是把青菜、萝卜切碎了,用井水煮烂。后来,他读苏东坡的诗,发现苏东坡也喜欢自己做这道菜,叫做东坡羹。
  会吃的人,不是在珍奇里吃出好味,而是在平平常常的东西里,吃出不寻常的味道。林洪的《山家清供》,写的都是家常的东西,萝卜啊、青菜啊、茭白啊、梅花啊、山桃啊、红豆啊,诸如此类,大多数今天还是我们日常吃的东西,也是常常被我们忽略的东西。
  林洪认为真正的美味就在家常菜里,真正的健康也在家常菜里。隔了近千年的光阴,我们今天读《山家清供》,还是觉得很亲切,不觉得过时,大约是因为,它讲的是生活的原味。不论什么时候,不论科技怎么发展,只要人类还在地球上,就不可能离开日常的生活本身。生活本身,永远不会过时。对于生活本身的审美,永远不可能被机器取代,永远是人类自身证明自己的标志。
  尤瓦尔·赫拉利写了《人类简史》《未来简史》《今日简史》,认为人类面临着巨大的危机,甚至认为“神人”时代的到来,但在《今日简史》的最后章节里,他说人工智能可以代替人类的工作技巧,但不可能代替人类的生活技巧。也就是说,越是在科技发展的时代,人类越要注重的,是生活技巧,也就是如何生活的问题,这个问题包含了哲学和美学的议题。
  这就是《山家清供》今天仍然充满活力的原因,这本书不是一本食谱,而是一本关于如何生活的书,是一本如何在家常的吃吃喝喝里发现美的书。就像西美尔说的,吃吃喝喝是人类最共通的一件事,但也正是在这一件最共通的事情里,每个人显现了自己和别人不一样的趣味、情怀、信念等。
  人生不过就是吃吃喝喝,但在吃吃喝喝里像林洪那样品出“真味”的人并不多。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