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晚报网

做不了拿破仑也要做哥伦布

     □雪樱
  春节期间,很多人奔波于各种饭局之间,总会遇见一些令人艳羡的成功人士,邂逅一些让人眼前一亮的新项目。但是,短暂的兴奋后,往往变得更加迷茫和焦虑。其实,有价值的遇见,才是最关键的。
  认识甄姐有几年时间了,她属于那种在人群中既不耀眼也不独特的人。平日里,我们交往很少,只知道她很忙。我出第二本书的时候,她带着孩子过来买过书。那时她生完二胎刚满月,身体略显臃肿,脸上漾着满满的幸福。
  去年底再见到她,依然是简单不失典雅的衣着打扮,依然是脸上挂着从容的笑容。空闲下来,她缓缓地讲起自己的经历。“当年,我和你现在差不多的年龄,就是不愿去上班,一想到上班就头疼,三天两头休病假。”或许,她属于那种不安分的人吧,很快就办理了停薪留职,自己开始做些小买卖。最初,她在小清河附近开书店,一个人骑着自行车去英雄山文化市场进货,书本死沉死沉的,累得她上气不接下气。有一天,进货回来的路上,下起了瓢泼大雨,她被淋成了“落汤鸡”,却脱下外套盖在书本上。当天晚上,她就因受寒发起了高烧。创业之路,哪有那么多的鲜花和掌声?不过是死磕与挺住。
  甄姐挺住了。后来,生意越做越大,干过房屋中介,进军餐饮行业,有了自己的地盘。可是,她并没有止步。她在微信上发给我一段《超级演说家》的视频,是企业家崔万志的励志演讲。他出生时由于难产缺氧导致脑瘫,落下终生残疾,但是,他信奉“抱怨没有用,一切靠自己”,白手起家,从180元起步到年销售5000万,成为众星捧月的创业明星。类似的传奇故事,我听过很多。可以说,互联网时代,几乎每分钟都有“创业奇迹”诞生。但是,甄姐的一番话令我如醍醐灌顶:“当年上班时,我每天按部就班,一眼就能看到下半辈子是什么样子,想想太可怕了,我不想要那样的生活。我的人生不应该是那种一眼就能望到头的,所以我跳出来了,有了不一样的活法。”
  分开时,远远望着甄姐熟练而麻利的倒车姿势,一看就是老手,副驾驶座上不到三岁的孩子专注把玩着手里的玩具。我的目光灼热,敬意油然而生。想起双雪涛在《飞行家》中的一段话,“做不了拿破仑,也要做哥伦布,要一直往前走。做人要逆流而上,顺流而下只能找到垃圾桶。”人与人之间的差距,也许就在这里:上路之前,大多数人都踌躇满志,准备大干一场;然而,上路后尤其是到了中途过半,不少人会默默出局,因瓶颈、路障以及暂时看不到的收益而放弃,留下来的人才是真正的赢家。就像甄姐,很多人看到了她的事业如日中天,却不知道她挫败时、摔倒时的咬牙坚持。十年前,她的母亲患上心脏病,急需大手术,她整个人都蒙了,上哪儿去弄那么多钱?在国产药和进口药之间,她徘徊良久,最终选择了后者。手术成功,她喜极而泣,从那以后,更加努力赚钱。
  我敬畏每一位成功者,更欣赏那些为了梦想单枪匹马一战到底的小人物,即便没有成功,也不会活得那么惨淡。鸿是个90后男生,即将大学毕业,前不久他刚刚参加完研究生考试。很多同学都已经放寒假离校回家,他却每天奔波在长清大学城和济南市区老师的工作室之间,只为多学点东西。上个月,与他见面,我问他有什么打算,他不疾不徐地答道:“如果考研成绩不理想,我就去南方的一座城市,先找份工作干一年,练练手,再自己创业!我不想做别人的附庸,我要自己给自己当老板!”我有点惊讶,本以为他会走读研、就业的传统路子,没想到一向安稳的他会选择创业。他继续说道,“我不想过那种一竿子插到底的生活,没有波澜也就没有色彩。我不怕失败,趁着年轻去闯闯。”
  成功不只有一种模样,与其做别人的“垃圾桶”,不如逆流而上,做不了拿破仑,也要做哥伦布;退一步说,就算摆摊卖牛肉烧饼,也要做卖牛肉烧饼老板里的拿破仑——这是一种人生选择,亦是生命的色彩。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