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晚报网

“金特会”让你失望了?只因会谈模式太“古典”

     本报记者 王昱

  作为一场全球瞩目的会谈,为何会突生这样的变化?究其原因,有一点不可忽视,就是“金特会”所遵循的会谈模式并非现代外交模式,而是“古典式”的。
  回顾近现代外交史上的重大会谈,有一个十分有趣的现象,即会谈的时长在不断缩短:19世纪初,拿破仑战争后重划欧洲版图的维也纳会议延续数年时间,中间还因拿破仑百日复辟一度中断;20世纪初,一战后的巴黎和会也开了近一年;而二战末期的德黑兰、雅尔塔、开罗、波茨坦等会议分别持续十数天。二战结束后至今,领导人之间的会晤则通常至多持续不过两三天,有的甚至只谈几小时。
  是现代领导人更没耐心了?不是。事实上,与过去相比,领导人会晤时间越短,成果反而越大,很多领导人可能只谈了一个多小时,就能立刻签一大堆双边文件,这在百年前甚至几十年前都是无法想象的。现代领导人会晤的效率相比过去大大提高了。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近现代技术和外交模式的变革。20世纪尤其是二战以来,随着跨洋加密电报技术的改善,大多数领导人会晤要谈的重大问题,都从双方领导人会谈现场折冲樽俎,转到会前由双方外交团队代劳。等到双方领导人见面时,摆在面前的大多是一个基本上成型的协议,领导人见面后彼此寒暄、确认一下诚意,再在几个小问题上讨价还价一番,基本上就可以握手签字、发表联合声明了。
  然而,此次“金特会”却是一个特例。在会前美国白宫发表的官方声明中,有一个词颇为引人注目:在谈到成果预期时,白宫发言人竟说这需要看特朗普和金正恩两人在现场能产生什么“化学反应”。换句话说,就是要让两人像百年前的领导人会晤一样,现场对一些重大问题讨价还价,意味着这其实是一场发生在现代的“古典式会谈”,其惊奇程度不亚于在现代战争中进行一场中世纪骑士决斗。
  这种不确定性很大的会谈,“谈崩”本就在情理之中。那么,美朝双方为何要在技术手段和外交模式都高度发达的现代,去进行这样一场“古典式外交”呢?
  从朝方来讲,恐怕是对美沟通渠道匮乏使然。而美国方面,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则是总统特朗普的性格使然,这位商人出身的总统似乎异常相信自己的“谈判术”以及在谈判桌上的魅力,而对业已成型的国际外交谈判惯例不够重视。不过,既然是“古典式”会谈,其对朝美未来关系的影响恐怕也不会像一场现代会谈那么长远。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