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晚报网

进村的艺人

     □曲征

  突然想起那些进村表演各种技艺的艺人。魔术、杂技、快板,长清落子,山东快书等等艺术形式,滋润了乡亲们贫瘠的精神生活,也滋润了笔者美好的童年。
  记忆中,第一次观看进村艺人表演,是在“农业学大寨”时期的大寨田上。记得当时正在上课,班主任突然跑进教室告诉我们,要到大寨田上去看演出,懵懂的我们并不知道“演出”为何物,来到现场,社员们已经将艺人团团围住,班主任将我们带到场地的最里面,与表演者距离很近。大家席地而坐,兴高采烈地观看几位演员的演出。
  其他节目都忘了,唯独一位大叔表演的魔术永远留存于脑海之中。只见大叔摆了个造型,便从嘴里源源不断地扯出许多彩纸,扯了好长时间,好像永远扯不尽。身边的彩纸越来越多,足足一大堆,大叔终于停止扯纸,将彩纸放进一个容器里,吹一口气,立即,散乱的彩纸变成一架长长的“大炮”,“大炮”上细下粗,方向对着南方。
  后来,又有一些艺人不定期地进村表演。最惊险的一次,是观看几位小伙子的杂技表演。其中一个节目很是惊险。演员将一根长杆子固定在地面上,一个小伙子赤脚顺着杆子爬到顶端,然后头朝下猛地倒过身子,仅仅用一只脚的脚踝部位勒住杆子,速度之快,令人惊叹。之后开始下滑,在徐徐下滑的过程中,有段时间猛地快速坠落,观众们认为那只脚脱离了杆子,心中一紧,却发现演员又开始徐徐下滑,才知道这是演员在表演拿手绝活。说实话,那是笔者在故乡观看的最惊险刺激的一次演出。乡亲们与我的感想肯定相同:没想到,在穷乡僻壤竟能看到如此超水平的演出!
  作为长清人,观看次数最多的,当然是长清落子传人徐立平先生演出的长清落子。徐立平先生是长清落子的唯一继承者,正如徐先生所说,“唱了60多年落子,如今能唱的就剩下我自己了。”徐先生嗓音高亢,嘹亮,有激情,有起伏。他的表演内容紧跟形势,与时俱进,所以几乎每年都能看到他进村演出。让徐先生进村演出,实际上已经变成上级必须完成的任务。长清地区的许多人,都是伴随着徐先生清脆嘹亮的长清落子长大的。那时的故乡人,对于精神生活有两点期盼,一是电影,一是徐先生的长清落子。
  有一次,笔者大约十四五岁的样子,徐先生带领一大帮演员来到我村,那次的演出规模大,节目经典,既有长清落子,还有山东快书、快板书以及相声等节目,有的表演形式,之前从未见过,这让乡亲们美美地饱了眼福,可惜的是,之后再也没见过如此阵势的演员阵容。
  记忆中,笔者少儿时代的进村演员,表演的都是货真价实的“干货”,不管是魔术还是杂技,都是真本事,真功夫。但是后来,表演干货的越来越少,大多是上演“给演员卸胳膊卸腿儿”的苦情戏,以博取人们同情,获取更多收益,或者一边表演节目一边兜售商品,不是推销保健品,就是推荐养生酒。
  改革开放前,进村的艺人,一般由大队部接待,艺人们的收入,也是大队里拨付。改革开放之后,村委会一般不再理会艺人的接待问题,村委会仅仅用喇叭广播一下,通知大家都去观看艺人表演,而艺人们的收入问题,村里不再过问,所以艺人们晚上表演完节目,次日早上便挨门挨户敲村民大门,要钱要粮食。当然,像徐立平先生这种上级准许进村演出的演员除外。
  近些年,随着各种艺术形式的不断繁荣,尤其是电影城、智能电视、网络视频等载体提供了许多艺术传播平台,村民们对于进村艺人的表演不再“感冒”,进村的艺人也就极少了。再加上就业形势越来越好,相对来说,进村演出的收入就显得少了,所以已经很少有人愿意进村演出了。
  进村的艺人,渐渐成为逝去的一道风景。
  (作者为济南市长清第五初级中学教师)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