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晚报网

着力建设区域性全域智慧旅游基地

  
  本报记者 王尚磊 通讯员 沈贺楠
 
  1月26日,在高唐县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高唐县县长刘奎忠作政府工作报告。报告中提到,高唐加快泉聚苑养生休闲旅游度假区、向阳花开生态农庄、马颊河滨河景观带等项目建设,充分挖掘书画、民俗、农业等资源优势,大力推进“旅游+”深度融合,着力建设区域性全域旅游和智慧旅游基地。以更大力度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让新时代高唐的农业强起来、农村美起来、农民富起来,谱写乡村振兴齐鲁样板高唐新篇章!
  建设富裕文明
宜居的美丽乡村

  2019年,高唐县聚焦乡村振兴战略,以更大力度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坚持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着力建设富裕文明宜居的美丽乡村。加快泉聚苑养生休闲旅游度假区、向阳花开生态农庄、马颊河滨河景观带等项目建设,充分挖掘书画、民俗、农业等资源优势,大力推进“旅游+”深度融合,着力建设区域性全域旅游和智慧旅游基地。培育观光采摘、田园休闲、健康颐养、农业科普等乡村旅游产品,打造乡村旅游精品镇、特色村。
  构筑农产品精深加工体系,加快建设和美公司年宰杀3000万羽肉鸡深加工、海大集团年出栏12万头生猪养殖项目,发挥新好农牧公司种猪培育场、万龙公司肉驴繁育养殖加工等项目示范引领作用,进一步完善肉鸭、肉鸡、生猪、肉驴产业链条。发挥锦鲤特色产业优势,依托中国锦鲤文旅小镇,建设三产高度融合发展示范区。鼓励冠泉、新超等现代农业示范园提档升级,引进新品种、新技术,打造“名特优新”农产品,增强市场竞争力。
  2019年,高唐县将做好“三品一标”认证工作,认证绿色食品、无公害农产品、有机食品10个,完成“黄颡鱼”中国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认定。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新增农民合作社50家、家庭农场10家,培育畜牧水产示范基地4个、示范主体122个。
争创全省
“平安农机”示范县

  报告中提出,高唐县全面推进农村饮水安全攻坚行动,实现“同网、同源、同质”和“全部达标”。加快推进引河灌区节水配套改造、高标准农田建设等工程。实施中水综合利用二期工程,做好辛浦沟10.9公里清淤工作。实施储粮能力改造工程,建设6000吨储备仓1栋。做好林木病虫害、春秋重大动物疫病监测和防控工作。加快“全程全面、高质高效”农机化进程,争创全省“平安农机”示范县。推进棉花绿色高质高效创建项目建设。做好第二批新型职业农民认定工作。持续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所有行政村集体收入均达到3万元以上。
  加快4个市级美丽乡村示范片区和5个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建设,打造富有地域特色、延续传统文脉、承载田园乡愁、体现现代文明的样板工程,展现“鲁派民居”特色风貌。统筹整合涉农项目资金,用足用活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耕地占补平衡等政策,高标准实施乡村振兴示范行动,打造三十里铺镇、人和街道市级乡村振兴示范片区和梁村镇、尹集镇县级乡村振兴示范片区。扎实开展美丽村居建设“四一三”行动,建设3个省级美丽村居示范村。持续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打造生态宜居乡村环境。
培育文明乡风
提升脱贫成果

  2019年将评选第四届“高唐榜样三十佳”,落实殡葬惠民政策,倡导文明、节俭、绿色丧葬新风尚,深入推进移风易俗工作。开展历史文化展示和“乡村记忆”工程。深入实施“六传六习六推动”,推广“1+6+13+N”模式,推动全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向纵深发展。推进镇街家风家训文化展览馆建设,规范农村“一约四会”制度,深化乡风文明建设,让村风民风更淳朴。
  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果,全面落实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资助政策,确保贫困家庭学生上学无忧。全面落实患病贫困人口就医“先诊疗、后付费”和“三免一减半”政策,降低贫困人口就医负担。推进实施健康促进三年行动计划。开展青春扶贫行动“金晖助老”项目,提高邻里互助、洁净扶贫水平。建立贫困群众内生动力激发机制,注重扶贫与扶志、扶业、扶技、扶智相结合,深入开展消费扶贫,实现自我造血,逐步建立稳定脱贫长效机制。
  开展化肥农药减量行动,加大黄腐酸肥料推广力度,争创省级减量化行动试点;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进耕地修复治理。加快生态环保科技产业园建设。深入开展“绿满齐鲁?美丽山东”国土绿化行动,新增造林面积7500亩。加快国有林场提质升级,确保国家生态公园通过验收。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