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晚报网

全力投入春耕备耕金融服务

     今年以来,德州农商银行紧抓春耕时机,早部署、早行动、早对接,通过产品创新、渠道通畅、流程优化等措施,有效保障和满足农耕资金需求。截至目前,已投放春耕备耕贷款2088万元。
  主动对接需求,加大“助农”力度。一是针对今年立春早、农时紧、气温低等情况,以开展“网格化营销外拓活动”为契机,成立以支行行长为组长的走访小组,深入辖区乡村农户、田间地头,详细了解农户春耕生产资金需求情况,加大涉农信贷资金投放,帮助农民购买化肥、农药、种子、农机具等农用物资,保障春耕备耕需要。目前已累计走访村庄60余个,农资商铺、沿街门市等近56户。二是简化办贷手续,开辟“绿色通道”,优化信贷流程,增加信贷业务功能网点,充实一线客户经理数量,延伸信贷服务的广度和深度,实施集中审批、优先办理、限时办结等措施,及时安排信贷资金支持春耕备耕,对春耕所需化肥、农药、种子、农机具资金优先发放,在资料齐全的情况下,贷款从调查到审批发放缩短至3天左右。三是开辟“绿色通道”,为春耕备耕提供优质金融服务。设立“春耕助农专柜”,在辖内赵虎支行、抬头寺支行、黄河涯支行等5个远郊网点营业时间开展延时服务,合理调度现金,根据各网点需求适当地配备零钞,配合做好现金供应、款项划转等一系列工作。
  创新信贷产品,强化“惠农”举措。一是积极与辖内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对接,宣传“家庭银行”商业模式及“双保惠农贷”、“惠民贷”、“大棚贷”、“惠农”消费贷款等农金产品。同时,推广“信e贷”、“福农卡”小额自助循环贷款,实现客户在授信额度内自助办贷。春耕备耕期间,发放“信e贷”1244笔、3311万元。二是以服务乡村振兴,创建样板村“整村授信”为契机,针对春耕备耕生产形势紧,资金需求急的实际,在农区推进“整村授信”,深挖社区、村庄居民春耕贷款需求,由支行行长带队,客户经理、农金员组成现场办公“服务营销团队”,重点开展上门走访、整村授信、金融夜校等工作,采取“集中评定、阳光操作、整村授信”的方式,对农户进行批量授信、集中营销和办理,确保春耕备耕资金投放到位。截至目前,新增整村授信19个,采集客户信息1015户,预授信客户245户。三是加强产品及政策推广宣传。在辖内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全面宣传支持春耕备耕政策及特色支农产品,通过当地电视台、农商行微信公众号、营业网点LED、宣传单页等形式,扩大客户知晓范围,加强春耕备耕贷款的精准投放。
  优化渠道建设,落实“支农”政策。一是加强网银、手机银行、ATM机、农金通等自助服务终端的推广与运用,提供“7×24”小时无缝隙式服务。截至目前,远郊网点新增电子银行客户577户,布设自助设备20台,农金通69台,服务范围涵盖了辖内5个乡镇、近300个村庄。二是搭建农村电商服务平台,畅通农资需求双方购销渠道,不断拓展商城用户,实现商城业务模块与网银、手机银行的互联功能,全面提升用户交互式场景服务体验,辖内“智e购”实名认证用户数1.54万户,平台交易额5.41万元,其中农副产品、农资农具等成交额占比达15.46%。三是延伸“惠农”服务内涵。在农村地区建立“普惠金融服务站”,开展普惠金融服务站“会员日”暨“新春送福”、“社区金融夜校”、“电影下乡进社区”等活动,充分发挥其人流聚集、资源集中、信息面广的纽带作用,形成“农户需求反馈+金融服务宣传”双线交互机制,春耕备耕期间,开展金融夜校20余场,活动期间发放宣传折页3500份,受益群众3000余人,发放涉农贷款11761万元。
        (孙海敏)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