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晚报网

采写奇袭白虎团第一人

   □贺宝璇
  看过电影《奇袭》和京剧《奇袭白虎团》吗?你可知道这电影和京剧的首创人是谁?他就是在朝鲜五峰山战役、风云山战役立过两次三等功、今年已89岁的抗美援朝“战地记者”王程远。对杨育才奇袭白虎团的事迹,从第一篇号外到《人民日报》《解放军报》,再到《志愿军英雄传》,从简到详,从浅到深,一直是王程远最早撰写的。回望那段采访经历,老人认真地说:“入朝鲜战场的时间我永世不忘。”
  王程远1930年出生于牟平农村,解放后他考入了叶剑英任校长的华北军政大学,受到专业训练。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后,刚在大学学习一年半的王程远提前结业,于1951年3月随所在部队奔赴朝鲜战场,被师首长委任为师站地报记者、编辑兼社长。
  那时战场上的通讯员生活和工作条件非常艰苦,很多素材都来自于战火弥漫的战场,要想写英雄、写战场近况,必须深入到第一线,掌握第一手资料。回忆当年的战场,王程远印象最深的是奇袭白虎团。
  五峰山坐落在朝鲜中东部三八线以北五十余公里处,因为它是由东向西五个山峰相连而为一体,所以当地老百姓叫它五峰山,山的西北面20公里处就是工业重镇——金城。
  1953年7月13日,中国人民志愿军发动了强大的金城反击战役,杨育才便是在这场战役中获得了特等功臣“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英雄”的称号。当时,他带领一个侦察班,从13日晚9点至14日凌晨2点插入敌后,捣毁了南朝鲜首都师白虎团指挥所,对整个战役的胜利,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在金城战役中,师首长授权杨育才在侦察排挑走10名智勇双全的侦查员:李志、韩淡年、李培禄、赵顺合和王贵生等。吃完饭,杨育才化妆成美军少尉,韩淡年化妆成伪军少尉小队长,其他人都化妆成伪军大兵。他们每人腿上插着匕首,一旦遇到紧急情况可与敌人肉搏;腰里带着手雷,遇到意外情况还能和敌人同归于尽。化妆就绪,杨育才他们提前出发,到达阵地前沿的一间备用掩体里。总攻击的炮火刚过,他们就冲过两军的中间地带,越过敌人前沿阵地的铁丝网、地雷区、碉堡群,插向敌后。14日凌晨2点左右,前线传来捷报,白虎团部被小分队彻底捣毁,团长被击毙,5000余敌人被歼灭。美军555榴弹炮营被全歼,这个营18门155口径榴弹炮、6门多管炮被缴获。
  王程远被这一重大胜利和杨育才的英雄事迹所振奋,一心想着要去采访,当即和侦察员老张等一行三人,踏上了被敌人占据一年多的烽火山。由于长期对峙作战,反复争夺,反复炮击轰炸,山上的丛林花草皆化为灰烬。碎石中埋葬着一截截铁丝网、一道道战壕、一群群暗堡,稍不注意就会滑倒,摔个头破血流。王程远三人不顾危险,快速向山脚的草丛跑去。没想到空中飞来三架敌机,发现他们后尾咬尾地俯冲下来,每机都发射一排机关炮,子弹几次从他们身边擦肩而过。好在王程远火线采访经验丰富,在敌人轰炸扫射下紧卧不动,躲过了这场危机。
  一番惊险后,王程远见到了杨育才。他们同在203师,由于经常到基层采访,王程远与他很熟,并且多次在战前与模拟演习的杨育才交谈,获得了很多第一手资料。当王程远得知杨育才他们小分队分三个战斗小组,分别袭击了敌警卫排、作战室、电台,击毙了陆根珠等70多人,缴获了汽车31辆、电台5部和一批装备物资时非常兴奋,提笔写下了《侦察排长杨育才化装奇袭创奇迹》一文。
  之后,王程远又多次采访了杨育才、李志、李培禄、包月禄等队员。他一直思索,一定要把杨育才他们的事迹写好,尽快尽早地报道给全国人民和全军官兵,否则,自己就对不起他们,也愧对“战地记者”的称号。王程远写了改,改了写,终于在1953年10月初,在人民日报发表了他的《奇袭李伪军团指挥所》。之后《解放军报》以整篇篇幅刊登了王程远写的一万两千字小说《奇袭》。1955年,王程远又写下了6万余字的传记体报告文学《奇袭白虎团》,此稿收在《中国人民志愿军英雄传》第三集,1956年由《人民文学社》出了单行本。
  1954年1月,《朝鲜停战协议》签订已过去了半年,王程远加入中国人民志愿军总政治部编辑部出版《志愿军英雄传》的编辑队伍,并在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了《奇袭白虎团》一书,不久朝鲜人民出版社翻译出版了朝鲜文版《奇袭白虎团》,此书成为中朝两国人民阅读的书目,并日益深入人心。1957年5月,长春电影制片厂的两位负责人找到王程远,要将《奇袭白虎团》改为电影,王程远满口答应。4年以后,在上海工作的外甥来信对王程远说,《奇袭》影片上映了,上面有“根据王程远原著改编”字样,与此同时,他还收到了3000元钱的创作费。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