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已有102家医生集团

期待更细致的规范,提高医生积极性

齐鲁晚报     2019年04月07日

  苗庆松(右)接受患者咨询。(资料片)
  近年来,随着医生多点执业浪潮来袭,医生集团逐渐进入公众视野。2018年7月,济南市出台《关于实行医生集团执业登记有关问题的通知》,截至今年3月5日,济南市在工商部门注册的医生集团就已达102家。记者专访了山东首家以微创外科为主的医生集团——山东庆松微创医生集团创始人苗庆松,了解医生集团现实的运营状况及政策期盼。
  本报记者 王小蒙 焦守广

逐渐放开审批限制
他投身医生集团

  创立“庆松微创”之前,苗庆松的身份是济南市第五人民医院微创外科主任,多年来致力于腹腔镜、胆道镜等微创手术的治疗。
  2016年10月,国务院印发《“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明确指出,“积极探索医师自由执业、医师个体与医疗机构签约服务或组建医生集团。”自此,医生集团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其实,医生集团本质就是医生执业的一种方式,即团体执业。其特点是他们共享彼此收入,共同承担损失,共享设施设备。
  “好多基层医院需要咱,一些大专家到了基层不合适。但我是从基层走出来的,了解那里的一切。”苗庆松认为,将微创这类的医疗技术带到“缺医少药”的基层,大方向是不会错的。
  进入2018年后,各省逐渐放开了医生集团审批的限制。这让苗庆松吃了一颗定心丸,他拿出准备了许久、反复修改过多次的辞职报告,交了上去。随后义无反顾地投身医生集团创业大军。
  2018年5月22日,“山东庆松微创医生集团”完成工商注册;6月26日,山东庆松微创医生集团章丘协作医院揭牌成立;7月23日,落户济南瑞峰耳鼻喉医院;7月26日入驻济南显微外科医院……
以基层作为落脚点
把技术带到基层

  为何勇于跳出体制加入医生集团的创业大军,又为何选择基层医疗作为发展的落脚点?这还得从苗庆松多年的基层工作经历说起。
  1995年进入医疗系统后,苗庆松便一直在基层乡镇卫生机构工作。2001年,苗庆松被调入章丘市眼科医院工作,也就是现在的章丘党家医院,担任业务院长。当时医院规模小,级别低,发展面临种种困境。“没有特色怎么行?”在苗庆松的坚持下,率先开展起微创腔镜手术。
  “患者不信任,我们就挨家挨户敲门,发传单。”苗庆松说,最终有人尝试做了之后,效果好、恢复快,也就逐渐传开了,微创腔镜手术成为当时章丘医疗的一大特色。
  一直到2008年调入章丘中医院,苗庆松在基层整整待了13年。对于基层医院的现状和基层老百姓的需求,苗庆松十分了解。在他看来,技术、人才、设备、专家,基层什么都缺,这些都导致了基层老百姓的就医难。
  去年6月26日,“庆松微创”首个基层试点落户章丘区妇幼保健院,开启了集团发展序幕。“把技术带到基层去,让基层老百姓享受到更优质的医疗服务。”这成为苗庆松的初衷和期盼。
收费标准不明确
影响医生积极性

  从“苗主任”到“苗总”,称谓变化的背后,是从“单位人”到“社会人”身份的转变。以前面对的只是一台台手术,如今他还要面对手术以外的各种挑战。
  苗庆松说,截至目前,“庆松微创”已经签约了一百多名医生,协作医院也已经发展到17家,“但是,医疗集团毕竟是新生事物,亟待完善相关细节规范,如哪些能做哪些不能做,目前还不是很明确。”苗庆松说,这导致他们还有些放不开手脚,目前以提供手术技术服务和专家会诊等服务来维持运营,不敢轻易扩大合作形式。此外,医生集团的收费标准不明确,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医生的积极性。
  山东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徐凌忠表示,参与医生集团的医生大多数是在职的,大都没有过渡到“社会人”。而要促进医生集团的发展,还要明确收费标准和风险分担这两大主要问题,从政策上规范和扶持,让医生没有顾忌地献出自己的技术。
济南出台医生集团 管理办法(试行)
  为规范和加强医生集团管理,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近日,济南市卫健委联合相关部门印发《济南市医生集团管理办法(试行)》(以下称《办法》),对医生集团在济南的注册、执业和监管等,都设置了规范。
  《办法》对医生集团进行了定义,明确医生集团分4种类型:设有自身实体医疗机构的医生集团、依托其他实体医疗机构的医生集团、经纪服务型医生集团和信息服务型医生集团。
  《办法》明确,医生集团执业要以相关法律法规要求为基础,对于医师执业地点、执业范围等有明确规定的法定事项,不予突破。坚持对医生集团和实体医疗机构进行同质管理,保障医疗质量安全和各方合法权益。
    本报记者 王小蒙 焦守广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