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总代教张威——

从ICU男护,转型信息化“尖兵”

齐鲁晚报     2019年04月10日

  张威在临床科室测试系统。 本报记者 褚思雨 摄
  本报记者 褚思雨 通讯员 胡安国

  他在重症医学科干了7年,不仅护理专业技能过硬,还是自学成才的电脑高手。2017年被抽调去护理部负责信息化建设,对医院的信息系统进行优化改造,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他就是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总代教张威,先后荣获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2014年先进个人、山东省护理学会信息委员会委员等荣誉称号。

  工作虽繁重
但更有成就感

  2010年,张威进入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ICU)二病区工作。病区共24个床位,有护士60名,包括张威在内有十几名男护士。
  男护士在临床上有着体力强壮、精力充沛和遇到紧急情况时有较强的理性判断能力,比女护士更具优势,因此张威成为重症医学科里的“香饽饽”,是病房中最活跃的身影之一。遇到困难,他总是一句“我来吧”,凭借着个人努力和同事的帮助,渐渐成为一名业务熟练的护士。
  除了出色完成临床常规工作,张威还自学掌握了监护室重症超声、床旁血滤等专项技能。在他看来,重症监护室的护士专业技能要求更高,除了常规的打针发药,还要监测患者生命体征相关的数据,在患者发生病情变化之前,提前去做干预措施,可能就会挽留患者的生命。
  “重症医学科收治的都是急危重症患者,每一位病人病情的变化都是有先兆和提示的。”2015年,时任值班组长的张威在一次夜班巡视时,发现一名患者血氧饱和度偏低,并有下降趋势。“该患者因‘冠状动脉搭桥术后’转入ICU治疗,血氧饱和度一直98%以上,但那晚血氧饱和度呈下降趋势到93%左右,调整呼吸机参数后,血氧饱和度无明显上升趋势。”察觉到异常,张威当即利用重症超声技术查看患者肺部情况。经检查,患者无炎症、无胸水,肺部情况良好,他又立刻联系呼吸治疗师及主治医生进行进一步评估,怀疑患者肺栓塞,并最终确诊。经过及时的介入融栓等治疗,患者度过危机,而如果不是他及时发现,患者很有可能因缺氧死亡。
  “回首护士工作,看到一个个病人从自己手上康复,远离病魔的困扰,虽然很辛苦,但也收获了满满的成就感。”张威说。
活用临床知识
加速信息化建设

  在ICU工作时,张威就是科里自学成才的电脑高手,同事电脑有问题总是第一个找他。2015年,在全院信息化建设的背景下,科室领导将重症医学科护理信息化系统的重担,交给了张威。
  “信息化建设和简单的电脑操作不一样,涉及到科室的每一个流程和小细节,牵扯到全科的神经。”虽然开始时一头雾水,但张威却没有气馁。在他的努力下,重症医学科护理信息系统实现了电子特护单,每一位患者的生命体征指标均可以通过系统自动采集到护理记录单上,大大减少了护士的工作量。
  2017年,凭借出色的电脑技术,张威被抽调到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护理部工作,主要配合工程师负责全院护理信息系统的建设,加快了全院信息化建设的速度。“他是临床出身,借助掌握的临床知识去和信息公司、工程师沟通,这样才更符合院里的工作流程,真正减少临床护士的工作量。”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护理部副主任高淑红说,7年的临床经验,使张威对临床和护士的工作流程以及医院其他部门的工作都非常熟悉,实现了临床流程和IT技术的有效结合,不但让使用部门满意,还让第三方系统开发公司省时省力。
  目前,全院护理信息系统已将收费、挂号、办住院等基础业务,慢慢延伸到部分专科使用。而在这个过程中,张威也逐渐掌握了医疗信息化建设的趋势,以及网络、软件架构设计和信息系统建设等知识。“今年医院还将加大力度推进‘无纸化’管理系统建设,进一步简化患者的就医流程,提高医务人员的工作效率。”张伟介绍说。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