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21年献血56600毫升,相当于14个正常人的全部血液

“没想到坚持这么久,但已成习惯”

齐鲁晚报     2019年04月11日

  4月8日,张伟庆在中心广场移动献血车上献血。
  多年来获得的证书。
  4月8日下午,德州市中心广场的一辆移动献血车上,填表、称重、体检、撸起袖子、握拳抽血……56岁的张伟庆熟练地配合护士进行采血,短短5分钟后,带着体温的400毫升热血汇入了储血袋,至此他才长舒了一口气,“惦记半年了,这下终于踏实了。”这是张伟庆多少次献血,他自己也记不清了。只是,这样的爱心行为,一晃就是21年。这期间,每年两次献全血,风雨无阻,至今累计献血56600毫升,相当于14个正常人的全部血液。
生活严格自律 烟酒不沾忌口很多
  在德州的献血队伍里,张伟庆算是元老级的人物,他不仅是德州第一批无偿献血志愿者,还是其中为数不多坚持至今的人。张伟庆依稀记得1998年3月份的那个午后,在中心广场散步时,他接过了一张无偿献血的宣传单,看了两眼后,转身便走上了采血车。“就想做点好事儿,能帮到别人最好,也没想到能坚持这么久。”张伟庆坦言,自己的初心很单纯,但这条献血路却走得不简单。
  哲学家康德说,“真正的自由不是随心所欲,而是自我主宰,自律即自由”。张伟庆的过人之处,不仅仅是爱心的坚持,还在于强大的自我约束力。为了常年保持安全合格的血源,张伟庆改变了许多生活习惯。原来张伟庆或多或少吸点烟,还经常喝点酒,但自从成为无偿献血者后,他戒烟戒酒,多年来坚持烟酒不沾。
  寒来暑往,21年如一日,张伟庆坚守了“苦行僧”般的生活方式,日常作息规律严苛,从不熬夜,每晚坚持半个小时的运动。尤其是饮食上力求清淡,不吃高脂肪、高油类食物,比如猪头肉曾经是张伟庆的最爱,但后来了解到对献血不利,就再也没吃一口。“忌口的食物有很多,不敢乱吃油炸品,不然抽出的血液会出现脂血现象,对受血者影响不好。”张伟庆说道。
面对质疑坚守执念,暖心善举赢得认可
  身为国网德州供电公司所属的一名保安,张伟庆平日的工作紧张而又忙碌。多年来的高度行为自律,给张伟庆工作之余的生活带来了不小的困扰。由于饮食上的禁忌,亲朋聚会对他来说变成了“过关”,不少人不能理解这种不图名利的行为,甚至对无偿献血的科学性妄加猜测,慢慢地张伟庆变成了周围人眼里的“另类”,最大的打击来自于前妻的离去。面对各种闲言碎语,张伟庆曾一度陷入了迷茫之中。
  献血能救人,认死理的张伟庆固守这份执念,也最终得到了世间善意的回应。社会、单位领导、同事们向他伸出了温暖的手,德州供电公司宣传部门将他的事迹在新闻媒体上进行了报道,单位领导甚至针对他个人给予了特殊照顾,在他的办公桌上常会出现匿名送来的滋补品……守得云开见月明,张伟庆在2002年结识了十三局医院的护理师张立燕,后者被他的善心和毅力所打动,两人最终组成了幸福的家庭。“他是一个极具爱心的人,把一生交给他我放心,”作为医护工作者的妻子给了张伟庆莫大的支持,俩人还结伴到济南献过3次血。
  张伟庆的善举感动了越来越多的人,他的事迹得到了社会的认可,两次荣获由国家卫生部、红十字会、解放军总后卫生部联合颁发的无偿献血金、铜奖章,连续3年被市红十字会授予“无偿献血先进个人”、“献血状元”称号,还被授予“全市道德模范提名奖”等诸多荣誉称号。
决心献血到60岁 盼着孩子来接棒
  从1998年到2019年,是张伟庆21年风雨无阻的爱心路,合计捐献总血量56600毫升。其中,献全血20次,累计献血量7400毫升;单采血小板70次,累计132个治疗量。值得一提的是,他单采的血小板弥足珍贵,由于在血液中是起凝固、止血作用,所以被称作“生命的火种”。
  故事还要从2004年说起,当时张伟庆听说血站“血小板”紧张,便开始单献“血小板”。相比于献全血,单采血小板的技术流程更为复杂,每次采集大约耗时1个小时。由于患者往往是大出血的危急病人,所以要求献血者必须随叫随到,否则患者很可能因耽误时间而危及生命。
  2006年6月14日晚上11点,正在值夜班的张伟庆接到一个紧急电话,当时人民医院妇产科的一产妇因难产大出血,急需B型血小板,时间就是生命,张伟庆火速赶到中心血站。核型、采血、化验,各项指标正常,随后带着张伟庆体温的血小板及时输入了患者体中。两小时后,血站接到消息,由于止血及时,母子两人已脱离危险,这让张伟庆直接感受到献血的意义。
  再过4年,届时年满60岁的张伟庆就要从单位退休了,也要从献血一线“退役”了。“按规定超过60岁就不能献血了,我没多少时间能献血了,决心坚持到60岁,到时候希望我的孩子能替我坚持下去。”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在张伟庆的带动下,身边越来越多人加入到了无偿献血的队伍里,将爱心的接力棒手手相传。他们大多都是默默无闻,却有着共同的初心,“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