蓼河新城全力打造一流生态科技城

济宁高新区蓼河新城建设指挥部办公室主任 蔡新国

齐鲁晚报     2019年04月24日
全力打造幸福民生高新样板 济宁高新区社会事业发展局局长 赵鲁
2019年4月24日 星期三 编辑:李蕊 美编/组版:李腾 校对:邓超
C04
  济 宁 国 家 高 新 区
专题
  长沙篇
  倾听民意
打造“宜居社区”

  长沙高新区采取大走访、大调研等多种形式,听民生、解民意,将与老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方方面面都考虑到社区建设中,成功打造集教育、养老、休闲、购物等于一体的社区优质“15分钟生活圈”;同时,充分发挥“党建+”的作用,实现“为民服务零距离、纠纷化解零搁置、信息采集零空档”的局面,为“生活圈”装上“防护网”。
  借鉴其成功经验,下步我区将以居民需求为导向,重点围绕政务、便民、健康、文体、平安、公益等六类民生问题,明确基本服务事项,倾力打造“一刻钟社区服务圈”。整合政府、企事业单位等各类资源,完善服务设施,拓展服务内容,规范运行模式,在洸河街道、柳行街道、王因街道各建成1处标准化“一刻钟服务圈”,让老百姓生活更加美好、便捷、安全,全面提升居民幸福指数。
优质均衡
打造“教育高地”

  长沙高新区十分注重学前教育资源配置,实现学前教育就近入园;科学布局教育资源,实现“家门口就学”;高度重视职业教育发展,为长沙高新区的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2019年,我们将进一步优化教育资源,强抓落实居住区配套幼儿园建设有关规定,实现居住区与幼儿园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交付使用,切实保障学前教育资源供给。以集中连片居住区为单元,依据人口规模合理设置小学、初中,实现教育资源的充足供给和学生的就近就便入学。实施高新区职业中专升级改造,在硬件建设、师资配备、实习设备等方面进一步加大投入,利用3-5年的时间在办学规模、特色专业及毕业就业等方面实现重大突破。
以民为本
打造“幸福民政”

  长沙高新区在民政工作上立足“三基”,即做实基本民生保障,做强基本公共服务,做优基层社会治理,切实解决好群众最关注、最直接、最现实的大事、小事和难题。
  今年,我区将突出重点,着力抓好基本民生保障、基本公共服务和基层社会治理工作,确保建成1个示范社区养老服务中心,1处城市社区日间照料中心,2处互助养老院,3-5个社区老年人食堂,支持5个养老机构建设国学书屋,提升3处街道敬老院服务能力,为老年人生活创造宜居环境。
智慧医疗
打造“健康高新”

  长沙高新区加大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信息化投入力度,联手麓谷优秀互联网企业利用先进互联网技术,开发建设了基层健康服务一体化系统,开展线下与线上健康服务,让居民在家门口就能够享受到贴心、便利、全面、优质的医疗卫生健康服务。
  下步,我区将以“互联网+医疗健康”为突破口,全面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依托济宁市全民健康信息平台,构建远程医疗服务体系,实现分级诊疗服务;逐步建成“互联网+公共卫生服务”、“互联网+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平台,推动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在线查询和规范使用,加快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智能化应用,为签约居民在线提供健康咨询、预约转诊、慢性病随访、健康管理等服务,增强群众对家庭医生的信任度。
  通过两天实地考察学习,长沙高新区幸福的生活环境、厚重的文化底蕴、浓郁的文明风尚,特别是推动社区、教育、卫生等民生事业发展的成功经验,让我们印象深刻、受益匪浅,同时也感到危机紧逼、压力倍增。下步,我们将认真对标,奋力赶超,全力打造幸福民生高新样板。
  4月14日—15日,我随党工委、管委会考察团赴长沙高新区考察学习,先后考察远大住工、华曙高科、中联重科等企业,考察学习信息产业园“柳枝行动”、麓谷街道社区建设经验。长沙高新区创建于1988年,是国务院1991年批准建设的首批27个国家级高新区之一,2018年在全国高新区中综合实力排名第12位。这不是我一次到长沙高新区参观学习,时隔短短3年,长沙高新区城市建设、园区经济、产业发展又发生巨大变化,使我内心深受震撼,同时也明确了学习的内容和努力的方向。
  学习产业升级
先进做法

  远大住工历经20年的发展,已成为集研发设计、工业生产、工程施工、装备制造、运营服务为一体的新型建筑工业企业,拥有世界级的PC(预制混凝土)成套装备研发制造能力及工厂的整体规划、运营管理和技术服务能力,2018年实现产能布局1亿平方米。长沙高新区以智能制造引领产业转型升级,全力支持辖区企业智能化改造升级,进一步做优人才环境、金融服务,优化行政审批效能,把“千人帮千企”“两帮两促”等活动常态化……一系列的扶持产业升级做法值得认真学习。
学习棚改工程
建设经验

  在座谈会上,我就棚改工程建设向长沙高新区住建部门学习取经,长沙高新区棚改工程依托区属国有平台公司组建棚改投资有限责任公司,专门负责棚改工程投资、建设,形成的“有机棚改”经验获得住建部的点赞。2018年又以“四增两减”推进棚改新三年行动,加快园区定向公租房(人才公寓)和定向限价商品住房建设,切实保障和满足居民住房需求。
学习创新平台
建设工作

  “柳枝行动”启动于2015年6月,是湖南省、长沙市、高新区三级财政联合出资扶持移动互联网初创企业的一项孵化政策,为符合条件的创业项目提供20万元无偿资金扶持,并以投融资为核心,打造全新创业服务体系。截至2018年底,“柳枝行动”共筛选项目4279个,孵化项目466个,帮助56个项目获得3.6亿元融资,其中机械之家、影娱文化、老来网、刚刚好、遛娃团等项目均获得了千万元融资。
  蓼河新区作为我区“三次创业”的主战场,将按照党工委、管委会的部署,近赶潍坊、远学长沙,把这次学习取得的“真经”贯彻落实下去。一是全力突破城市景观建设。学习长沙高新区城市建设经验,加快蓼河新城城市建设,全速推进总投资21亿元的城市生态水系PPP项目建设,启动建设如意湖、十里湖,打造“三河三湖三湿地、九水通衢耀麒麟”城市生态景观。二是全力突破平台载体建设。学习长沙高新区创新平台建设,全力推进麒麟岛创新创业园建设,坚持项目创新创业定位,加快岛屿塑形、基础设施建设,明确开发建设模式,分期、分步骤推进项目建设。加快红星爱琴海商业综合体建设,补齐商业短板。三是全力提升城市人气商气。学习长沙高新区构建差异化的住房供应体系,加快龙城公馆、中南漫悦湾、职工公寓、前后苏、前后栗棚改工程等住宅工程建设,完善大学生公寓服务设施,吸引更多人到新城居住、生活。四是全力引进城市运营伙伴。学习长沙高新区棚改建设经验,采用合作开发、EPC、F+EPC模式等吸引社会资本投资建设棚改工程,加大社会资本融资力度,力促中青旅、蓝城、山东土地发展公司等战略投资者,带企业带项目带平台带资本带人才一体化落地。
对标学习,助力园区高质量发展 济宁高新区园区发展服务中心主任 刘祖常
  发展是第一要务,服务是第一职能。通过考察学习先进高新区,园区发展服务中心将结合工作的实际,探索一区十园创新发展之路,服务和推动园区高质量发展和转型升级,为高新区三次创业和创新发展做出贡献。
  实施园区“双带”工程
  按照园区“双带”行动方案和任务配当表,我们将以园区“双带”为主线,服务、协调各园区及相关单位,按时间节点完成各项工作目标。结合近期省、市分别出台的支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意见,积极引导服务各园区、各企业用足用好新政策,实现带头创新发展和转型升级。
全力打造五个
“百亿”园区

  在已有三个园区年营业收入过百亿元基础上,整合属地园区和专业领域的现有资源,发挥产业优势,挖掘发展潜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争取再打造两个“百亿”园区,实现一区十园各具特色、竞相发展的新局面。
提升改造小微产业园
  重点选择2个试点园区,对园区进行提档升级改造,建设小微产业园作为主导产业的小型配套企业的集聚基地;同时,引导有条件的园区整合资源,实现打造“基金+项目+园区”的一体化生态链。
建设标准化厂房
和智慧园区、绿色园区

  紧密对接一区十园,统筹规划30万平方米的厂房建设。开展“智慧园区”、“绿色园区”的规划建设,梳理、对接各级公共服务平台,链接园区各类资源需求,运用智慧园区平台精准、高效地完成各项园区管理服务工作。
充分发挥园区
发展联盟的作用

  融入并发挥中国产业园区发展联盟理事单位的作用,创新园区发展思路与方法,建立园区发展智库,邀请知名专家学者、园区专业运营商举办园区发展高峰论坛等,借鉴先进园区经验,推动一区十园高质量发展。
搭建园区
公共服务平台

  筹备建设高新区园区公共服务平台,在信息、金融、人才、创新创业、质量技术、管理咨询等方面,健全完善数据库,搭建综合性、专业性相结合的园区企业公共服务平台。
  近赶远学,学以致用,我们将结合实际、突出重点,探索我区“亩产效益”评价机制,探索部分低效闲置用地的高效利用,对小微园进行升级改造,支持条件成熟的园区建设孵化器、加速器等双创平台,深化园区产学研协同创新。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