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标先进地区,再鼓发展干劲

济宁高新区新材料工业园管委会主任 徐言朋

齐鲁晚报     2019年04月24日
守正创新,激情奋进 济宁高新区党工委宣传部部长 李越峰
2019年4月24日 星期三 编辑:李蕊 美编/组版:李腾 校对:王博文
C06
  济 宁 国 家 高 新 区
专题
  长沙篇
  理论中心组建设方面
  以“大学习”、“大讨论”、“大调研”为抓手,不断增强贯彻落实政治自觉、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采取领导班子带头学、专家学者辅助学、党员干部自主学等多种形式。党员干部带好头,做好学习笔记,撰写好心得体会,同时结合工作实践和基层实际,带动基层群众跟着学,在学习中高效率贯彻落实好中央大政方针和省委、市委决策部署,为高新区走在全市全省乃至全国前列提供理论支撑和不竭动力。
宣传方面
  济宁高新区将以发展融媒体中心为抓手,在已建成全市首家县级融媒体中心的基础上,构建全省示范性新型融媒体传播矩阵,形成各路媒体“兵合一处、将打一家”的大宣传格局;以正面宣传来强化新闻报道的引导作用,特别在对上报道上,做到央媒有大稿、省市媒体上重稿、主流媒体不缺稿,实现重点工作宣传立体式全覆盖,不断提升济宁高新区的知名度,为迈入国家级高新区“第一方阵”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精神文明建设方面
  济宁高新区将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和全国文明城市创建为抓手,坚持从最能形成共识的“爱、敬、诚、善”等入手,推动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发展各方面,转化为人们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升华为人们的家国情怀和精神追求,在全区形成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的良好风尚,让精神文明建设看得见、摸得着,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舆情处置方面
  搭建智能网新平台为抓手,把舆论阵地延伸到最前沿,全面加强舆情引导、处置工作,加强和改进意识形态工作,立足本地,依靠网络大数据,通过人才引进、购买服务、培训学习等方式,全面做好监测和处置工作,为党工委、管委会提供正确的研判依据,营造风清气正的舆论环境。
文体旅游方面
  以文体惠民活动和打造周末休闲游示范区为抓手,以繁荣新城为目标,找准坐标,精准定位,整合文体资源、塑造文化品牌。深化“一次办好”改革,节约办事时间,实现“互联网+政务服务”;发扬“与企业家赛跑”的精神,实打实帮企业解决困难,找到适合本地发展的新增长极;由政府引导,企业、群众积极参与,开展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为高新区三次创业营造良好的人文氛围。
群团工作方面
  群团工作是干部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下步将以“阵地建设”为抓手,坚持群团工作面向基层,不断扩大群团组织的覆盖面,把服务群众作为群团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通过创新活动模式,加强部门合作,持续开展群众广泛参与的活动,切实维护好妇女儿童和青少年正当权益,让广大群众共享建设和发展成果。
  4月14日-15日,通过对长沙高新区考察学习,发现该区人员配备精良、工作丝丝入扣,被这种高效的工作方式和高涨的干事创业精神所感染,下一步,结合党工委宣传部负责的具体工作有如下打算:
对标麓谷,创新发展 济宁高新区人力资源服务中心主任 罗会涛
  体制机制创新情况
  长沙高新区体制机制改革的主要做法是实行聘任制,由市编办核定岗位总量,高新区自主进行招聘与聘任。目前管委会聘任人员数量400余人,占总人数60%左右。打破人员身份限制,在待遇方面执行以岗定薪、同岗同酬。在市对区考核指标方面,与省内其他4个国家级开发区一同考核,按排名进行奖惩。
创新平台搭建情况
  全国首个北斗开放实验室院士专家工作站、中南大学产学研基地、湖南大学科技园等相继落户长沙高新区,中科院、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浙江大学等60多所知名高校在园区设立技术转移中心。同时,长沙高新区力促科研院所转制,造就了一批行业龙头企业。中南大学粉末冶金研究所改制为博云新材、省邮电科学研究所转制为湘邮科技、湖南化工研究院在高新区成立海利化工、中电48所在高新区成立湖南红太阳光电科技有限公司。近5年来,各类院所转制改制企业累计转化成果2000余项。
人才队伍建设情况
  在人才政策方面,全市现在统一规定按照市级政策执行,其他县市区不再单独出台政策。政策特点主要有三点:一是强执行。严格按照市级政策执行兑现,在市级下拨资金中直接扣除。二是补短板。在普惠提供生活补贴的同时,以购房补贴的形式让人才在长沙安居落户。三是敢投资。长沙高新区推出柳枝行动,对入孵项目直接给与20万的企业扶持,并对其中成长性好的企业由国有创投公司直接给与投资。
下步工作打算
  1、在体制机制改革方面,与长沙高新区对比,我区体制机制改革更加彻底,市委、市政府给予的支持力度更大。参考其做法,有三点可以借鉴推行。一是对确有需要的岗位,面对社会公开选聘一批专业人才。二是对目前的劳务派遣岗位,也要纳入聘任制进行严格管控,作为辅助岗位人员对待,不允许部门(单位)私自进人。三是建议以管委会名义,向市里申请,借鉴长沙市的考核做法,让高新区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经济发展中。
  2、在创新平台搭建方面,要充分借助高校院所的力量,全力构建大学科技城创新成果转化区。围绕打造创新创业高地目标,坚持以自主创新为策源、以成果转化为主线,以大学科技城品质提升工程为引领、以校地合作创新工程为支撑,实现校区、城区、景区、园区四位一体发展,打造全国领先的自主创新策源地、科技成果转化地、高端人才集聚地。
  3、在人才队伍建设方面,我区的高层次人才数量与长沙高新区相比差距不大,但是在人才总量和高层次人才后备力量方面呈现了几何数量的差距。建议我们的产业、科技、人才政策更重要的是要将扶持做在前期,真正把国有的投资基金利用起来,尽快出台实施细则,助力项目落地前行,让更多的人才在这里遇见未来。
  4月14-16日,跟随考察组一行赴长沙高新区考察学习,深受启发,现结合自身工作,从体制机制创新、创新平台搭建、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汇报几点体会。
  经验体会
  1、产业发展:强化产业项目招商。聚焦成长性好、爆发力强的项目,长沙高新区着力突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不断提高履约率、开工率和集中到位率,发挥产业项目投资的引领示范作用;加大龙头企业培育,将其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远大装配式建筑、博云3D打印新材料产业园便是其中之一,作为区域发展的标杆企业,全区经济部门主动靠上,各类扶持要素优先保障,强力推动项目落地。
  2、智慧园区:龙头带动,释放聚集效应。为加快智慧园区产业转型升级,中联重科走在前列,公司将长沙各地五大园区整合,在高新区内重新选址建设中联重科智慧产业城。中联重科智慧产业城聚科研成果、基础材料、产业集群、科技人才等多种元素于一体,企业内生力、凝聚力、市场竞争力不断提升,是企业元素整合的标杆。中联重科智慧园区的建设,带动上下游配套企业入区发展,同产业、多业态的集聚,将进一步释放裙带效应,有利于产业集群的快速成型。
  3、科技创新:人才引领、政策支撑、服务引领。坚持人才第一要素,出台《关于推进各类人才引进管理办法》,从住房、医疗、教育三大核心要素入手,力促企业高管、科技人才、创业先锋等人才资源引得来、留得下。实施专项扶持计划,入驻长沙高新区的留学人员创办企业,给予数额不等的无偿资助。
发展打算
  一、提升工作站位,集中突破重点项目。与长沙高新区类似,我区新材料产业同样抓大盯强,洽谈推进了一批好项目,成为新的有力增长极。其中工业纤维材料板块,重点围绕依托中科院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和美国莱卡全球最先进的纤维技术为支撑的如意新材料产业城项目,成立项目专班,靠上服务,尽早建成包括聚乙烯纤维、莱卡氨纶纤维、无人纺纱、智能纺织品等4大功能板块,着力打造国际领先的工业纤维新材料产业城。半导体新材料板块,重点围绕加睿晶欣氮化镓单晶衬底项目、纬斯特碳化硅半导体材料项目、远山氮化镓高端新材料项目、高模量碳纤维新材料项目、大口径半导体级石英管材项目等总投资45亿元的8个业界领先的半导体项目为重点,一个项目一个工作组,抓好落地服务,尽早投产见效。
  二、提升思想境界,做实做专产业园区。借鉴长沙高新区产业聚集发展模式,在现有项目基础上本着“同类集聚、重点突出、资源共享”的理念,规划布局以产学研H2栋楼为项目孵化研发区、如意纤维新材料产业区、联华路两侧半导体新材料聚集区、雪花东新材料产业拓展区等4个片区为核心,形成总面积3平方公里“一个园区、四个分区”的功能发展格局,以规划生成项目、吸引产业、打造集群,形成新材料产业的集群式发展格局。
  三、提升运筹水平,高效整合要素资源。一切以项目成功落地为衡量标准,是长沙高新区智慧园区发展的秘诀所在。围绕新材料产业建设“四个资源库”,实现资金、项目、技术、市场紧密衔接、无缝对接。依靠社会资本打造新材料园区发展平台,打造“政府给政策、企业投资、企业招商、企业运营”的新型园区化发展路子。构建全链条招商服务体系,进一步强化与相关部门的紧密沟通,相互配合,凝聚发展合力,走出园区创新发展的路子。
  为学习借鉴先进地区发展经验,4月14日-16日随考察团一行赴长沙高新区进行学习考察,深入学习了长沙高新区扶持产业发展、产业集群建设、人才引进、科技创新、城市功能建设、社会事业方面的先进经验,边观察、边学习、边思考,感触很深、启发颇多、收获颇大。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