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一采油管理区:

使用“快填”仨月省150小时

齐鲁晚报     2019年04月24日
  本报4月23日讯(记者 崔立慧 通讯员 王鹏 刘薇) 胜利油田陆地油气生产进入信息化时代,每天3.2万多口油水井汇集的10万余条有效数据,为油藏经营管理提供了科学、全面指导。虽然大部分数据实现了自动采集,但临时性资料表格仍需要人工录入、汇总。为提高效率,东辛厂辛一采油管理区自主研发“快填”系统,实现了数据的高效录入、便捷查询、自动汇总和实时共享,提高了数据管理的精细度。
  新型管理区建设以来,东辛厂多措并举,实施基层减负效能提升工程。3月14日,这个厂召开专门会议,总结推广管理区在注采班站资料减负方面的好经验、好做法,辛一采油管理区刘卫华作的题为《临时性资料快填系统使用说明》汇报展示,吸引了不少兄弟单位关注。
  过去,一线岗位员工经常会接到填写临时性资料表格的通知,受数据无法从数据库提取,统计数据要人工汇总等因素影响,这项工作变得费时费力。在辛一采油管理区挂职生产副经理的刘卫华,同时也是软件开发高手,基层的困惑让他决心开发一个高效数据录入、数据检索等功能于一体的软件。
  去年年底,经过到油井现场、采油站和监控室调研,听取各方意见,“快填”系统很快出现在管理区公共硬盘上。在满足基本需求的基础上,系统填报允许用户通过设置下拉列表、规定数据类型、限制数据范围等方法实现数据规范录入;系统支持图片插入功能,实现了资料录取多媒体化;系统角色填报功能,既满足了相关人员对数据共享的要求,又实现了数据的安全性和保密性;系统打破了过去“接龙”式数据录入的方式,实现了多方同时填写;如遇紧急填报信息,通知下发人可以在线监督,确保出现问题第一时间纠正。
  以穿孔台账为例,系统对穿孔原因、管线参数、处置措施、现场照片等29项基础数据实现了标准化采集,让常规台账变成管理区的穿孔历史数据库,为提高管网运行质量效益提供有力的数据基础。
  这套“快填”系统不仅仅适用于采油单位的生产数据填报,还适用于所有汇总、上传、下发的表格。“系统上线2天时间,就有48个用户完成注册,高效生成了70多个表格。”资料化验站站长崔超经常进行临时性资料录入、汇总等工作,在她看来,“快填”系统不仅减轻了基层资料填报负担,也让技术人员有条件把更多的精力放在数据分析和规律总结上。
  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辛一采油管理区通过“快填”系统填写表格超过900个,按照每个表格降低填写10分钟计算,全年预计节约75个工作日时效。目前,这套系统还处于试用阶段,针对使用过程中反映出的问题,还会继续不断优化和完善。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