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区门票降价的第一课才刚开始

齐鲁晚报     2019年04月25日
  温涛              

  五一小长假在即,又将迎来一拨出游高潮,各地文旅部门已经备下大餐,笑迎八方客。近期黄山旅游、张家界、丽江旅游等旅游上市公司的年报也陆续出炉。然而,它们面临的一个共同困惑就是:门票降了,游客量却没有猛增。
  例如,黄山旅游年报显示,2018年营收下滑至16.21亿元,游客人次仅有0.6%的增幅;营收净利双双下滑的张家界称,业绩不佳与门票降价有直接关系——张家界武陵源核心景区门票和环保客运价格下调,环保客运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同比分别减少3038.16万元和2137.49万元。而丽江旅游也声称,业绩下滑,是受到了客运索道价格下调的影响。
  事实上,这几年这些知名的传统山岳景区,游客的增速早已开始放缓甚至下滑。比如黄山,酒店、索道、旅游服务是企业营业收入的主要来源。2015、2016、2017年这三年,景区游客量增速分别为7.1%、3.71%、2.1%,呈现明显的下滑趋势。同样,张家界2016年、2017年的购票游客人数同比下降10.15%、14.80%。
  根据国家发改委等八部委的有关规定,2008年后上市的景区企业,凡非私有景区的,门票均已不包含在上市公司收入范围内。而黄山旅游、峨眉山A、桂林旅游等景区类公司上市较早,故在其营收构成中,门票是利润来源之一。2018年上半年,黄山旅游实现景区门票收入1.06亿元,占当期营收比重仅有15.54%,算不上大头。有的上市景区门票收入比例要高一些,能占到40%——50%,但也不是全部。
  此外,国有景区的降价,是从去年十一前后才陆续开始,因此,将这些景区业绩下滑简单地归因于门票降价政策,显然失之草率。
  总体来看,无论是黄山、张家界,还是丽江,其主营业务基本都比较单一,即便是丽江拥有印象丽江这样的大型品牌演出,但演出的收入也在下滑,年报显示,印象丽江2018年共计演出520场,同比下降2.8%。
  经过20年黄金周假日游的洗礼,这些老牌景区虽魅力不减,却也因为越来越多的新兴景区加入竞争,将游客大大分流了,张家界附近就有一批4A、5A景区对其形成包夹之势,分流效应难免。“靠天吃饭、坐地收钱”的传统观光游经营模式,已经面临着新的成长瓶颈。
  景区降价,只是让一直以来的门票依赖症暴露得更明显而已;国有景区的经济属性也会更多地让位于教育、文化属性,更多地承载教育、休闲等全民福利的需求。如果意识不到高门票时代已经结束,不及时顺应旅游产业趋势的大环境变化,及早做好升级转型、新市场开拓的应对之策,那最终哭的还是自己,而市场是不相信眼泪的。
  而这,只能算是降门票给景区上的第一课。



上一篇 下一篇